[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流水生境底栖性野生鱼类的驯养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04580.1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1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曲焕韬;刘勇;鲁雪报;刘雪涛;李莎;郭文韬;胡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流水 生境 底栖性 野生 鱼类 驯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设施渔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流水生境底栖性鱼类的驯养池。
背景技术
长江上游水域渔业资源丰富,鱼类种类多,尤其是特有鱼类在上游水域分布相对集中,特有鱼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流水或急流水栖息环境的依赖性。然而由于水质污染、过度捕捞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因素改变了上游鱼类赖以繁衍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资源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
人工繁殖放流作为减缓鱼类资源损失、保护鱼类物种资源的重要措施已经得到业内专家及渔政管理部门的一致认可。驯养储备一定规模的野生亲本种群是开展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由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自身反应灵敏,对水质、水温、溶解氧等生境条件要求高等特点导致其对养殖环境适应能力差,驯养过程应激反应强烈,病害频繁爆发,驯养成活难度大。因此,为解决鱼类驯养过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当前亟需根据上游鱼类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对养殖设施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优化以全方位模拟野外生境构建适合其生存繁衍需求的养殖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流水生境底栖性野生鱼类的驯养池,目的是根据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对人工养殖设施进行个性化设计和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以及光照强度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模拟野外江河自然生境构建适合于流水生境底栖性鱼类驯养的人工环境,提高野生特有鱼类驯养成活率水平,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迁地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流水生境底栖性野生鱼类的驯养池,它包括水泥池,所述水泥池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排污站管,所述排污站管上密布有圆形排水孔,所述水泥池的内壁靠近池底的位置安装有曝气管,所述水泥池的右侧安装有竖流式进水管,竖流式进水管由横向管和竖流管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弯头热熔焊接,所述水泥池的底部中心安装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末端竖直安装有溢流管,所述水泥池的内侧壁均布安装有多个造流泵,在水泥池的顶部盖有遮光板。
所述排污站管采用PVC材质的圆管。
所述竖流管底部直接插入池底并通过水泥与池底胶合密封,在竖流管靠近池底的外壁上均布有射流进水孔。
所述溢流管采用PVC管,共有三节相互嵌套连接。
所述曝气管采用抗菌型微孔曝气管,通过与外源的罗茨鼓风机连接供气增氧。
所述造流泵是一种波浪模拟泵,能够产生波浪。
所述遮光板采用双层PVC圆形板构成,每层圆形板上都加工有均匀密布的透光孔,两块圆形板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重叠在一起,通过控制透光孔重合度调节透光量。
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工艺设计简单、组装方便、运行维护方便以及适用性强等特点;
2、本发明设计的竖流式进水管结构合理,不仅实现了驯养池内均匀分层进水,同时高压射流方式可以有效推动池内水体流动,同时配合造流泵的使用,营造了流速可调控的驯养环境,能够满足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对水文情势的独特需求;
3、为避免驯养环境光照刺激引起野生鱼强烈应激,本发明还设计了驯养池专用的遮光板,该种遮光板可以根据不同鱼类及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光照的需求而灵活的调节驯养池内的光照强度;
4、本发明驯养池的增氧设计采用池壁预埋纳米管作为增氧终端,不仅解决了传统增氧气石悬挂池内对野生鱼游动形成的物理性障碍,同时该种纳米管曝气细密均匀,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水体溶氧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 为本发明主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视图。
图3为本发明遮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泥池1、排污站管2、竖流式进水管3、溢流管4、曝气管5、造流泵6、遮光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应用于流水生境底栖性野生鱼类的驯养池,它包括水泥池1,所述水泥池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排污站管2,所述排污站管2上密布有圆形排水孔,所述水泥池1的内壁靠近池底的位置安装有曝气管5,所述水泥池1的右侧安装有竖流式进水管3,竖流式进水管3由横向管和竖流管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弯头热熔焊接,所述水泥池1的底部中心安装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末端竖直安装有溢流管4,所述水泥池1的内侧壁均布安装有多个造流泵6,在水泥池1的顶部盖有遮光板7。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站管2采用PVC材质的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45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几
- 下一篇:茶几(LYG‑J1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