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3CuNi增强Al-Mg2S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5051.3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2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冲;刘永长;余黎明;李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C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30035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3cuni 增强 al mg2si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l3CuNi增强Al-Mg2S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在汽车、通讯、航空航天、运动娱乐业等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纯铝本身强度低、硬度低、熔点低等特点,合金强化是目前改善铝合金性能的最主要方法之一。Mg2Si具有低密度、高熔点、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等优异性能,通过调整并控制铝合金中Mg、Si元素含量,使得原位反应生成的Mg2Si相在凝固过程中以初生相形式析出,从而有效起到颗粒增强的作用,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和成形能力,可作为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的重要材料,在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推动汽车行业轻量化发展。随着内燃机朝着大功率、低油耗、低排放、高转速、高增压的方向发展,大大增加了发动机和活塞的工作负荷,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文献(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10,527:2998-3004)报道,在Al-Mg2Si复合材料中加入Cu元素可形成Q相(AlCuMgSi)和θ相(Al2Cu),引入Ni元素(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0,528:573-577)可形成NiAl3相,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l-Mg2Si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但对高温力学性能的贡献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l3CuNi增强Al-Mg2S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引入高温热稳定强化相(Al3CuNi相),在保持Al-Mg2Si复合材料较好室温性能的同时,提高其高温力学性能。该制备方法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Al3CuNi增强Al-Mg2Si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相组成,基体为Al,增强相为Mg2Si 和Al3CuNi,具体元素组成为:
所述Al3CuNi增强Al-Mg2S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所需原料:22.5-71.13%的纯铝、9.5%的纯镁、5.5%的纯硅、7.2%-32.5%铝-铜中间合金、6.67%-30%铝-镍中间合金,按照Cu:Ni原子百分比为1:1进行配料;
(2)在熔炼炉中将纯铝熔化至750℃-800℃,先加入纯硅,待完全熔化后搅拌5-10分钟,温度降至600 ℃-700℃再将纯镁压入熔体内部保温一段时间;
(3)再将温度升高到750℃-850℃,加入铝-铜中间合金和铝-镍中间合金,保温并搅拌5-20分钟后浇注成锭。
所述Al3CuNi增强Al-Mg2S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铝-铜中间合金中铜的质量百分比为 10%-15%、铝-镍中间合金中镍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Mg与Si反应生成Mg2Si相,铝-铜中间合金和铝-镍中间合金中的铜和镍溶解后与铝共同反应生成Al3CuNi相,制备过程中无需特殊设备,制备工艺较简单。在保持复合材料中Mg2Si增强作用的同时,引入Al3CuNi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发明。应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实施例1
(1)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好原料:纯铝53.8%、纯镁9.5%、纯硅5.5%、16.2%的铝铜中间合金、15%的铝镍中间合金,其中铝-铜中间合金的含铜量为10%和铝-镍中间合金的含镍量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5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