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实现短信自动分类的方法和用户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7910.2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0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郝颖;陈康;向勇;高智衡;陈翀;刘春;关迎晖;付华峥;田熙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M1/72436;G06F16/35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实现 短信 自动 分类 方法 用户 终端 | ||
1.一种用于实现短信自动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学习发送方号码规则和构建文本分类器;
在用户终端接收到短信后,判断所述短信是否与发送方号码规则相匹配;
若所述短信与发送方号码规则相匹配,则将所述短信存入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中;
若所述短信与发送方号码规则不匹配,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短信是否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
若所述短信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则将所述短信存入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中;
重新计算所述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的分类中心向量,以便更新文本分类器;
其中,判断所述短信是否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短信的文本向量;
分别计算所述短信的文本向量与文本分类器中各分类中心向量的相似度;
在至少一个相似度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短信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并将最大相似度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作为与所述短信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
其中,学习发送方号码规则和构建文本分类器包括:
创建分类文件夹;
将已接收短信加入创建的分类文件夹中;
学习发送方号码规则,其中判断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是否已包括在发送方号码规则中,若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未包括在发送方号码规则中,则进一步查询用户是否要求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与该分类文件夹绑定,若用户要求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与该分类文件夹绑定,则增加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与该分类文件夹对应的发送方号码规则,并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发送的全部短信加入到该分类文件夹中;
计算该分类文件夹中的分类中心向量,以构建文本分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短信与文本分类器不匹配,则将所述短信存入短信收件箱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包括在发送方号码规则中,则进一步判断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是否与发送方号码规则冲突;
若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与发送方号码规则冲突,则删除该发送方号码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该分类文件夹中的分类中心向量以构建文本分类器的步骤包括:
计算该分类文件夹中各短信的文本向量;
将该分类文件夹中各短信的文本向量的平均值作为该分类文件夹的分类中心向量,以构建文本分类器。
5.一种用于实现短信自动分类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类标注模块、接口模块、号码规则模块、文本分类模块、分类管理模块和更新模块,其中:
分类标注模块,用于创建分类文件夹,将已接收短信加入创建的分类文件夹中;学习发送方号码规则,其中判断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是否已包括在发送方号码规则中,若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未包括在发送方号码规则中,则进一步查询用户是否要求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与该分类文件夹绑定,若用户要求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与该分类文件夹绑定,则增加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与该分类文件夹对应的发送方号码规则,并将已接收短信的发送方号码发送的全部短信加入到该分类文件夹中;计算该分类文件夹中的分类中心向量,以构建文本分类器;
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短信;
号码规则模块,用于在接口模块接收到短信后,判断所述短信是否与发送方号码规则相匹配;
文本分类模块,用于在所述短信与发送方号码规则不匹配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短信是否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其中在判断所述短信是否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时,确定所述短信的文本向量,分别计算所述短信的文本向量与文本分类器中各分类中心向量的相似度,在至少一个相似度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短信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并将最大相似度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作为与所述短信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
分类管理模块,用于在号码规则模块判断所述短信与发送方号码规则相匹配的情况下,或者在文本分类模块判断所述短信与文本分类器相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短信存入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中;
更新模块,用于在分类管理模块将所述短信存入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中后,重新计算所述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的分类中心向量,以便更新文本分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79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