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运输的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1513.2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0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陆明;张格妍;张建良;曲淑玲;高均;陈晖;毕全尧;赵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信捷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1/00 | 分类号: | B61K1/00;B6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17 | 代理人: | 郑海松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运输 轨道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系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循环运输的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城市里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量的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汽车排放的尾气导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辆不断增长导致城市交通日益堵塞。现有技术中的公交车以及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当车辆还没行驶到站点时,乘客需要在站点等待一段时间,且同一车厢内的乘客的目标站点不统一,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停靠,这将严重浪费乘客的出行时间,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且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每到一个站点都需要进行减速加速动作,这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增加车辆的使用成本。当目前为止,市场上缺少一种不停车式循环运输的轨道交通系统。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58799.4,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桥式循环缆车,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桥式循环缆车,由桥体、运送、安全、监测系统,四部分构成,架于街道中心且需占取1.2米左右宽地面,在桥体上部空间内设置的一套运送系统由主动力总成、被它驱动的钢缆万向链、被带动的座椅A、座椅A被定向的导轨、专为人用的座椅B、专为下人用的座椅C组成,座椅A与座椅B上的装置实现了不减速上车、座椅A与B座椅C的装置结合实现了不减速下车。该申请案能够不需停车和减速就能上车下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是人为的进入座椅和离开座椅,如果人的行动缓慢则会影响系统的运输效率以及增加后面的乘客的等待时间,造成乘客滞留现象。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公共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耗费能源且浪费乘客出行时间的不足,在节约能源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公共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耗费能源且浪费乘客出行时间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停车式循环运输的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了在节约能源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的功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循环运输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主滑轨模块、移动箱体模块、出入口模块和箱体转运模块;所述移动箱体模块在主滑轨模块上循环运行,且循环运行的轨迹为水平面内的一个闭合回路;所述箱体转运模块用于移动箱体模块在出入口模块和主滑轨模块之间的相互转运。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滑轨模块包括主滑轨;所述主滑轨上设有由两个横向段和两个纵向段在水平面内围成的矩形状轨道,该矩形状轨道上滑动连接有至少三个第一滑块,且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滑块在所述矩形状轨道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横向滑杆,所述横向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在第二滑块的两侧各水平设置有一个移动伸缩杆;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面固定有传动块,该传动块上铰接有连接杆,相邻两个第一滑块上的连接杆通过钢丝绳相连接;所述钢丝绳通过第二定滑轮在水平面内围成与主滑轨的矩形状轨道相平行的闭合矩形回路;所述传动块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有一个与传动皮带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传动皮带通过第一定滑轮在水平面内围成与主滑轨的矩形状轨道相平行的矩形状闭合皮带圈;所述矩形状闭合皮带圈的内圈卡入传动块一侧面设置的凹槽内,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一滑块在主滑轨上滑动。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移动箱体模块包括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固定有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通孔和与所述移动伸缩杆相互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移动箱体包括第一箱体门和与第一箱体门相互平行的第二箱体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移动箱体传送带,移动箱体传送带上固连有与第一箱体门相平行的第一移动挡板,且移动箱体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一移动挡板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一挡板滑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信捷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信捷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1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式门板下封头
- 下一篇:一种简易组装滤波器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