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2093.X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帅;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02;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许丹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器 吸附式 充电稳定性 插拔 充电操作 充电电流 电子设备 测试 充电 电子设备检测 寿命测试仪 次数判断 记录检测 电池 成功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启动插拔寿命测试仪以使吸附式充电器对待测电子设备进行预定插拔次数的充电操作;在预定插拔次数的充电操作过程中,由待测电子设备检测待测电子设备中电池的充电电流并记录检测到充电电流的成功充电次数;根据预定插拔次数和成功充电次数判断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对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进而可以优化吸附式充电器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吸附式充电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吸附式充电器与传统充电器相比,存在充电不稳定的问题,也即充电器吸附上时不能充电,微动充电器又能恢复充电的问题。而目前对吸附式充电器的检测与传统充电器的检测相同,主要是进行插拔寿命测试,而没有进行充电稳定性的测试。
因此,如何实现对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进而优化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性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对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基于待测电子设备、吸附式充电器和插拔寿命测试仪,其中,吸附式充电器固定在插拔寿命测试仪上,吸附式充电器在插拔寿命测试仪的插拔过程中与待测电子设备接通或断开以对待测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停止充电,该方法包括:启动插拔寿命测试仪以使吸附式充电器对待测电子设备进行预定插拔次数的充电操作;在预定插拔次数的充电操作过程中,由待测电子设备检测待测电子设备中电池的充电电流并记录检测到充电电流的未成功充电次数;根据预定插拔次数和未成功充电次数判断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
其中,根据预定插拔次数和未成功充电次数判断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步骤包括:获取未成功充电次数和预定插拔次数的比值;判断比值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值;若比值小于等于预定比值,则判定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为达标;若比值大于预定比值,则判定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为不达标。
其中于,启动插拔寿命测试仪的步骤之前,该测试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插拔寿命测试仪的工作参数,工作参数包括预定插拔次数、预定插拔频率以及预定插拔力度。
其中,该测试方法进一步包括:在预定插拔次数的充电操作过程中,在预定时刻检测吸附式充电器的可靠性参数并判断可靠性参数是否达标,其中,可靠性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外观参数和电性能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当可靠性参数不达标时,则判定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为不达标。
其中,所述待测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笔记本或一体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待测电子设备、吸附式充电器和插拔寿命测试仪,其中吸附式充电器固定在插拔寿命测试仪上,插拔寿命测试仪启动并进行插拔的过程中驱动吸附式充电器与待测电子设备接通或断开以对待测电子设备进行预定插拔次数的充电操作;在预定插拔次数的充电操作过程中,待测电子设备检测待测电子设备中电池的充电电流并记录检测到充电电流的未成功充电次数;待测电子设备根据预定插拔次数和未成功充电次数判断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
其中,待测电子设备根据预定插拔次数和未成功充电次数判断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的操作具体为:待测电子设备获取未成功充电次数和预定插拔次数的比值;判断比值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值;若比值小于等于预定比值,则判定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为达标;若比值大于预定比值,则判定吸附式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为不达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20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