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变速装置鲁棒疲劳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5253.6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6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万毅;黄海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变速装置 鲁棒 疲劳设计 变速装置 疲劳可靠性 目标函数 可靠度 鲁棒性 疲劳 优化 多目标函数 可靠性设计 高可靠性 关键技术 几何参数 设计参数 设计模型 随机分布 影响汽车 约束条件 最优设计 多目标 求解 抗弯 干涉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装置鲁棒疲劳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汽车变速装置的结构,确定影响汽车变速装置疲劳可靠性的几何参数;建立鲁棒优化的汽车变速装置疲劳设计的多目标函数,包括建立汽车变速装置表面接触疲劳可靠度的目标函数和建立汽车变速装置抗弯疲劳可靠度的目标函数;建立鲁棒优化的汽车变速装置疲劳设计的约束条件;对基于随机分布干涉和鲁棒优化的汽车变速装置多目标疲劳可靠性设计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最优的设计参数,使变速装置具有高可靠性和鲁棒性。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汽车变速装置的最优设计,大大地提高了变速装置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本发明解决了汽车变速装置可靠性设计的关键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变速装置鲁棒疲劳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装置,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设备,是汽车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件,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变速装置不断地将扭矩从电机传递到行星轮系,实现循环的变速动作,在这种随机和非对称循环载荷作用下,会引起变速装置双重疲劳损伤,即抗弯疲劳损伤和表面接触疲劳损伤,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两种疲劳损伤相互作用,并逐渐累加,当累积损伤达到某一数值时,变速装置的轮系就会发生疲劳破坏而失效,疲劳破坏是汽车变速装置机械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汽车变速装置进行疲劳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汽车变速装置抗弯疲劳和表面接触疲劳破坏相互作用,一般要经历萌生短裂纹、短裂纹扩展、长裂纹扩展到失效的复杂动态物理过程,很难用静态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目前,对汽车变速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安全系数方法或常规的优化方法进行设计,这些设计方法忽略了各设计变量的随机性、动态性和物理变化的双重疲劳性,这样很难得到最优方案,从而保证不了汽车变速装置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装置鲁棒疲劳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把随机分布干涉、多目标优化、鲁棒理论和疲劳可靠性理论引入到汽车变速装置的疲劳设计中,把变速装置的抗弯疲劳可靠度和表面接触疲劳可靠度作为目标函数,并把鲁棒疲劳可靠性灵敏度信息嵌入到目标函数中,综合考虑各参数的随机性,建立了基于随机分布干涉和多目标优化的汽车变速装置鲁棒疲劳设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最优的变速装置设计参数,保证了在设计参数摄动下,仍能维持变速器的高可靠性,同时减少了变速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变速装置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变速装置鲁棒疲劳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汽车变速装置的结构,确定影响汽车变速装置疲劳可靠性的几何参数。在传递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汽车变速装置疲劳可靠性的参数有:变速装置轮系的法面模数mn、变速小轮系的齿数Z1、螺旋角β和变速轮系齿宽系数ψD,取优化设计参数为:
X=(x1,x2,x3,x4)T=(mn,β,Z1,ψD);
(2)建立鲁棒优化的汽车变速装置疲劳设计的多目标函数,包括建立汽车变速装置表面接触疲劳可靠度的目标函数和建立汽车变速装置抗弯疲劳可靠度的目标函数;
(3)建立鲁棒优化的汽车变速装置疲劳设计的约束条件;
(4)对基于随机分布干涉和鲁棒优化的汽车变速装置多目标疲劳可靠性设计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最优的设计参数,使变速装置具有高可靠性和鲁棒性。
作为优选的,步骤(2)中建立汽车变速装置表面接触疲劳可靠度的目标函数,包括下列子步骤:
(2.1.1)建立变速装置轮系的表面接触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5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