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6485.3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9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莫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5/145 | 分类号: | F02P5/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气缸 发动机点火 温度传感器 预设 冷起动模式 控制系统 控制器 气缸 发动机气缸 点火控制 实时检测 使用寿命 顺序确定 零部件 发动机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发动机的多个气缸内,以分别实时检测多个气缸的缸内温度;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多个温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发动机点火顺序确定第一点火气缸,并判断第一点火气缸的缸内温度是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并在第一点火气缸的缸内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车辆进入非冷起动模式,以及在第一点火气缸的缸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车辆进入冷起动模式。本发明能够提高点火控制的精确度,同时延长发动机气缸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的正常燃烧依赖于多种因素,缸内温度是其中之一。如果缸内温度过高,会增加气缸内零部件的热负荷。同时,由于油气混合气的存在,零部件在高温下还经历强烈的电化学腐蚀。热负荷和电化学腐蚀都会缩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如果发动机气缸内持续高温,还会引起爆震。爆震的产生轻则使发动机动力性下降,重则使零部件损毁、甚至发动机报废。当然,如果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的温度很低,由于燃油雾化差、点火电压要求高等,同样对发动机控制系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如果点火控制不当,也会造成混合气燃烧不理想。
目前相关的点火控制方案主要是通过水温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去进行点火控制。然而,这两种方式分别存在以下缺点:
1)控制器通过水温传感器得到的是发动机整体温度,但是实际上各气缸内的温度是存在差异的,从这点上说采用水温传感器调节点火角也会影响控制精度。
2)由于爆震传感器无法识别是哪个气缸发生爆震,所以控制器会采用相同的值去减小各缸点火角。对于未发生爆震的气缸来说,减小点火角使缸内气体做功效率降低,并产生较大的排气噪声。此外,爆震控制因为闭环控制存在滞后性,减小点火角消除爆震只有在发动机的下个循环工况才能体现,当前工况爆震带来的危害无法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发动机冷起动性和点火控制的精确度,同时延长发动机气缸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点火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发动机的多个气缸内,以分别实时检测所述多个气缸的缸内温度;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发动机点火顺序确定第一点火气缸,并判断所述第一点火气缸的缸内温度是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并在所述第一点火气缸的缸内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车辆进入非冷起动模式,以及在所述第一点火气缸的缸内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车辆进入冷起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在发动机各气缸内分别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各气缸内的温度变化,以避免持续高温给零部件带来的热负荷,从而延长发动机气缸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能在发动机冷机时通过监控点火系统的相关参数,并根据发动机各气缸的缸内温度采取不同的点火控制策略,从而提高发动机冷起动性及发动机点火控制的精确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在所述非冷起动模式下,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车辆起动,并依次获取每个气缸在预设时间内的多个缸内温度,并判断所述多个缸内温度是否均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并在所述多个缸内温度均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多个缸内温度和发动机的当前运行状态对所述多个缸内温度对应的气缸的点火角进行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6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 下一篇:三管制空调及其故障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