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固体生物质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8257.X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1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韦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飞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2441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质燃料 二级压缩 烘干 制备 新鲜玉米秸秆 二级发酵 复合固体 芦苇秸秆 一级发酵 一级压缩 木屑 碾压 发酵 切割 固体生物燃料 物理化学特性 表面浸润 二次挤压 烘干处理 混合压缩 绿色固体 燃烧热量 物料表面 塘泥 蓝藻水 体积比 蓝藻 小块 粘附 铺设 燃烧 压缩 新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固体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芦苇秸秆碾压之后烘干;将新鲜玉米秸秆粉碎;将新鲜塘泥和粉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一定体积比混合均匀,发酵获得一级发酵产物;将一级发酵产物、碾压烘干后的芦苇秸秆和蓝藻依次交替逐层铺设并发酵获得二级发酵产物;将二级发酵产物压缩切割成一级压缩料;将一级压缩料切割成小块的二级压缩料;以及将二级压缩料表面浸润蓝藻水之后在二级压缩物料表面粘附一层木屑,之后,将粘附有木屑的二级压缩料进行二次挤压并烘干处理,烘干获得成品固体生物燃料。本发明方法合理的将各类物理化学特性差别很大的生物质燃料混合压缩,制备成适宜燃烧,且燃烧热量高的绿色固体生物质燃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固体生物质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生态区多样复杂。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要产生废弃物,如玉米秸秆、稻壳、玉米芯、花生壳、甘蔗渣和棉籽壳等,这些废弃物相对集中,容易收集处理,可作为生物质燃料使用,也可作为农业传统的生活用能。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和环境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为了缓解和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可再生新能源。
我国生物质产生数量巨大,秸秆类生物质、农林木材废弃物等每年浪费严重,塑料废弃物每年产生量超过1200万吨,城市中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数量逐年剧增,但它们分布较为分散,能量密度小,运输、处理都很困难,且成本高。有机固废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价值,但我国每年因为这些生物质没有被充利用所带来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由于生物质原料种类众多,各类间物理化学特性差别很大,有的易于燃烧,但是燃烧不持久,有的不易于燃烧,但是燃烧持久,且燃烧热高,有的胶黏性高,但不适宜燃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固体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其能够合理的将各类物理化学特性差别很大的生物质燃料混合压缩,制备成适宜燃烧,且燃烧热量高的绿色绿色固体生物质燃料。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复合固体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芦苇秸秆碾压之后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3%;
步骤二、将新鲜玉米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3cm,备用;
步骤三、将蓝藻与蓝藻水分离至蓝藻含水量低于13%,备用;
步骤四、将新鲜塘泥和粉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体积比为1∶3-5的比例混合均匀,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密封发酵24-36h获得一级发酵产物;
步骤五、将所述一级发酵产物、碾压烘干后的芦苇秸秆和蓝藻依次交替逐层铺设制备二级发酵物料,其中所述一级发酵产物、碾压烘干后的芦苇秸秆和蓝藻的铺设厚度比例为8-10∶4-6∶1,铺设的二级发酵物料厚度为1.4-1.6m之后,在不低于42℃的温度下密封发酵13-22h获得二级发酵产物;
步骤六、将二级发酵产物自上向下整体切割并直接压缩成一级压缩料;
步骤七、将一级压缩料切割成边长为3-5cm的立方体的二级压缩料;以及
步骤八,将所述二级压缩料表面浸润蓝藻水3-5s之后在二级压缩物料表面粘附一层木屑,之后,将粘附有木屑的二级压缩料进行二次挤压并烘干处理,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获得成品固体生物燃料。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一中,将芦苇秸秆碾压之后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飞,未经周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82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