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巷道离层型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9647.5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9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潇;何晖;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3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71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巷道 离层型 顶板 支护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巷道离层型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离层型顶板进行界定,通过岩性及力学模型计算判断出顶板是否会发生离层;离层单独作用下锚杆的荷载计算;锚杆支护参数设计。该方法建立力学模型,得出离层型顶板的锚杆荷载分布规律,并通过系统锚杆荷载求解,对锚杆直径、间排距及锚固长度进行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巷道离层型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锚杆在作用过程中,锚固系统作用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尤其当围岩出现离层时,离层对杆体产生附加的应力,并改变了原有的应力分布,在离层处会出现应力集中,荷载增大的现象,离层对杆体的不利影响会造成安全隐患。目前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巷道离层型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巷道离层型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建立力学模型,得出离层型顶板的锚杆荷载分布规律,并通过系统锚杆荷载求解,对锚杆直径、间排距及锚固长度进行设计。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巷道离层型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离层型顶板进行界定,通过岩性及力学模型计算判断出顶板是否会发生离层:
煤矿覆岩所特有的沉积环境形成的层状岩体,岩层层面多为岩体结构中的弱面,岩层层面的拉裂、剪切滑移都易发生离层,离层位置及离层值的确定是锚杆支护设计的基础;
基于关键层理论及组合梁荷载计算公式,判断离层可能发生的位置:
当(qn+1)1<(qn)1,(qn)1为该组第n层对第1层的载荷,就说明第n+1层岩层对第1层岩层施加不到载荷了,此时认为第n分层与第n+1分层之间是具备发生离层条件的位置。
将顶板岩梁模型简化为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岩层的挠度:
式中,Ei为第i个关键岩层的弹性模量;qi为作用在第i个关键岩层的荷载,根据式(1)求得;L=B+2B0,B为巷道宽度,B0为附加跨度;Ii为惯性矩,Ii=hi3/12,hi为第i个关键岩层的高度;
根据普氏理论,侧壁处与破裂面的夹角为求得附加跨度:
式中,H为巷道高度,为巷帮岩体的内摩擦角。
离层值b应为两个相邻层组之间的挠度差:
b=wi-wi+1 (4)
步骤2、离层单独作用下锚杆的荷载计算
全长锚固锚杆长度L,x为距离巷道表面的距离,x0为离层发生位置,锚固体直径(即孔径)D,锚杆直径为d,锚杆弹性模量Eb,浆体弹性模量Eg,复合弹性模量锚杆界面剪应力为τ(x),轴力为P(x),剪切位移为u(x)。根据岩层移动时拉拔荷载对锚杆的作用机理,建立理论模型,采用二阶段线性剪切滑移模型,对离层作用荷载进行弹塑性分析;
结合式(5)、(6)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9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衣设计系统及内衣设计方法
- 下一篇:用于垫补弯曲体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