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垫带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2405.1 | 申请日: | 2016-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43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5/06 | 分类号: | B60C1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垫带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是指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轮胎安装于轮辋,如图1,轮胎使用时间长了之后,轮胎的内胎2’与胎唇部摩擦,内胎2’易被胎趾3’所割破,更有甚者,内胎2’有可能夹在轮辋胎圈座4’与胎圈部6’之间,夹破内胎2’。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行在装胎时常使用轮胎垫带1’,如图2,轮胎垫带1’防止内胎2’被外胎胎趾3’割破从而起到保护内胎的作用。然而,实际使用效果并没这么理想,轮胎在载重的条件下使用,轮胎垫带1’ 的边缘部分与内胎2’接触,两者反复摩擦,垫带1’尖锐边缘使内胎2’遭到破坏。轮胎垫带1’被外胎胎趾3’反复切割也会导致轮胎垫带1’发生开裂,轮胎垫带1’开裂口与内胎2’持续摩擦,最终导致内胎2’破裂。此外,轮胎使用时间长久以后,轮胎垫带1’与内胎2’粘连在一起,在更换内胎2’时也会导致轮胎垫带报废,重新更换轮胎垫带,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其不仅有效提高胎圈强度,防止在载重的条件下胎趾上翘割伤内胎,而且减轻装胎时的劳动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包括胎体、胎圈,该胎圈包括胎趾、胎踵;其中:在两胎圈位置的轮胎内里处各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全圆周设置的L型加强层,并在L型加强层中设置骨架;该L型加强层自胎趾处分别沿轮胎内里径向及轮胎轴向延伸并呈渐薄厚度设置,由此形成的加强层呈“L型”。
所述胎趾位置到L型加强层表面的垂直距离为L型加强层的最大厚度,该最大厚度为胎唇宽度的20%-40%。
所述L型加强层从胎趾沿轮胎内里延伸的径向长度为轮胎断面高度的10%-30%。
所述L型加强层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为两侧胎趾之间距离的 10%-40%。
所述L型加强层径向延伸的端部平滑过渡,L型加强层的径向端部的径向表面与轮胎径向形成有15°-25°的角度,L型加强层的轴向延伸的端部亦平滑过渡,L型加强层的轴向端部的轴向表面与轮胎轴向形成有5°-15°的角度。
所述L型加强层内设置的骨架的材质为尼龙。
所述骨架沿轮胎内里径向延伸的部分,定义骨架与轮胎内里的垂直距离为b,定义骨架与L型加强层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a,则 ;对于骨架沿轮胎轴向延伸的部分,定义骨架与L型加强层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c,定义骨架与胎圈底面的垂直距离为d,则。
所述骨架沿轮胎内里方向延伸的径向长度为L型加强层径向长度的30%-45%,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轴向长度为L型加强层轴向长度的30%-45%。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在胎体的轮胎内里处各设置有L型加强层,并且其内设有骨架,与现有技术的使用轮胎垫带相比,胎圈强度相对提升,轮胎与轮辋组装完成后,轮胎内里的L型加强层与轮辋接触,能避免轮胎胎趾切割内胎,从而保护内胎,而且在装胎时不需要装配垫带,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之未安装垫带轮胎与轮辋装配局部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之安装垫带轮胎与轮辋装配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免垫带充气轮胎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轮胎与轮辋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轮胎与轮辋装配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的内容,首先作以下定义:径向方向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的方向(径向方向对应于胎面的厚度方向);轴向方向是指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的方向;周向方向是指以旋转轴为中心的任一相切方向,周向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两者。
如图3、4、5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免垫带充气轮胎,它包括胎体7、胎圈6,胎圈6包括胎趾、胎踵、L型加强层,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在两胎圈6位置的轮胎内里8处各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全圆周设置L型加强层1并且在L型加强层1中设置有骨架5。配合图3、4、5所示,在轮胎轴向截面上,此L型加强层1自胎趾3处分别沿轮胎内里8及轴向延伸并呈渐薄厚度设置,由此形成的加强层呈“L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2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触控面板控制的智能黑板
- 下一篇:适于电流变阻尼器的阻尼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