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4096.1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5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向迪昀;石奇;廖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0 | 分类号: | H01H13/10;H01H13/12;H01H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 11477 | 代理人: | 代治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结构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虽然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使用虚拟按键来替代原本的实体按键,例如完全由虚拟键盘来替代实体键盘,但是出于良好的按压手感、便捷的操控等原因,诸如电源键、音量键等仍以实体按键的形式被装配于电子设备上。
但是,数量众多的实体按键增加了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的复杂度,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度。同时,实体按键还需要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设相应的开孔,从而降低了壳体的结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分别对应于每一预设键程的第一类触发组件;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上设有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类触发组件的第二类触发组件,且所述按压部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与所述基座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当所述按压部被按压至任一预设键程时,对应键程不大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第一类触发组件与相应的第二类触发组件相配合,以形成对应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触发组件包括第一类电气组件、所述第二类触发组件包括第二类电气组件;当所述按压部被按压至任一预设键程时,对应键程不大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第一类电气组件与相应的第二类电气组件电连接,使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的预设电气参数的数值唯一对应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以作为对应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预设电气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阻抗、容抗、感抗。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触发组件和所述第二类触发组件中的任一方为按压组件、另一方为触点组件;当所述按压部被按压至任一预设键程时,对应键程不大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按压组件对相应的触点组件进行按压,使被按压的每一触点组件分别形成对应的触发响应,并共同构成对应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基座与所述按压部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类触发组件位于所述基座朝向所述按压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类触发组件位于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基座的端面上。
可选的,当所述按压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类触发组件与相应的第二类触发组件之间的间隔为对应的预设键程的距离。
可选的,还包括:
复位部,所述复位部在外力作用于所述按压部时,使所述按压部产生复位趋势。
可选的,所述复位部包括:
分别对应于每一预设键程的弹性元件;当所述按压部被按压至任一预设键程时,对应键程不大于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弹性元件被所述按压部按压并发生形变,以形成对所述任一预设键程的按键反馈。
本公开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机身;
设置于所述机身上的至少一个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按键结构。
可选的,还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嵌于所述按键结构的按压部,或者与所述按键结构层叠设置于所述机身内。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按键结构内设置分别对应于每一预设键程的第一类触发组件、第二类触发组件,使得按键结构被按压至每一预设键程时,均可以通过相应的第一类触发组件与第二类触发组件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按键结构所处键程位置的准确检测,从而通过同一按键结构实现多个键程对应的多种控制功能,可以减少电子设备上的按键结构的数量,在提升电子设备整体美观度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壳体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在按压过程中的状况变化示意图。
图6-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在电子设备上的装配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4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废物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体废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