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邻氨基苯甲酰胺和不饱和醛合成喹唑啉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54880.0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8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赵玮;樊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9/91 | 分类号: | C07D239/91;C07D405/06;C07D239/90;C07D239/8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甲酰胺 不饱和 合成 喹唑啉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邻氨基苯甲酰胺和不饱和醛合成喹唑啉酮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邻氨基苯甲酰胺、过渡金属催化剂,甲苯和不饱和醛,反应混合物在110‑120℃下反应10‑12小时后,冷却到室温;然后通过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使用容易获得的邻氨基苯甲酰胺和不饱和醛为起始原料,反应只生成水作为副产物,反应原子经济性高,因此,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有机合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喹唑啉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喹唑啉酮代表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骨架,它们存在于150多种天然存在的生物碱中,例如Rutaecarppine,Bouchardatine,Luotonin F,Sildenafil and Raltirexed((a)S.B.Mhaske,N.P.Argade,Tetrahedron,2006,62,9787–9826.(b)I.Khan,A.Ibrar,N.Abbas,A.Saeed,Eur.J.Med.Chem.2014,76,193-194 4)。
这类化合物也展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肿瘤等等。(a)Kung,P.P.;Casper,M.D.;Cook,K.L.;Wilson-Lingard,L.;Risen,L.M.;Vickers,T.A.;Ranken,R.;Blyn,L.B.;Wyatt,R.;Cook,P.D.;Ecker,D.J.J.Med.Chem.1999,42,4705-4713.Liverton,N.J.;Armstrong,D.J.;Claremon,D.A.;Remy,D.C.;Baldwin,J.J.;Lynch,R.J.;Zhang,G.;Gould,R.J.Bioorg.Med.Chem.Lett.1998,8,483-487.b)Z.W.Wang,M.X.Wang,X.Yao,Y.Li,J.Tan,L.Z.Wang,W.T.Qiao,Y.Q.Geng,Y.X.Liu and Q.M.Wang,Eur.J.Med.Chem.,2012,53,275-282.c)Laszlo,S.E.;Quagliato,C.S.;Greenlee,W.J.;Patchett,A.A.;Chang,R.S.L.;Lotti,V.J.;Chen,T.B.;Scheck,S.A.;Faust,K.A.;Kivlighn,S.S.;Schorn,T.S.;Zingaro,G.J.;Siegl,P.K.S.J.Med.Chem.1993,36,3207-3210.d)M.M.Aly,Y.A.Mohamed,K.A.El-Bayouki,W.M.Basyouni,S.Y.Abbas,Eur.J.Med.Chem.,2010,45,3365-3373.e)Kobayashi,S.;Ueno,M.;Suzuki,R.;Ishitani,H.Tetrahedron Lett.1999,40,2175-2178.f)Cao,S.L.;Feng,Y.P.;Jiang,Y.Y.;Liu,S.Y.;Ding,G.Y.;Li,R.T.Bioorg.Med.Chem.Lett.2005,15,1915-1917)
传统上,这类化合物是通过邻氨基苯甲酰胺和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再发生 氧化反应来合成。尽管目前还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当量或过量的有毒或者有害氧化剂,如KMnO4,MnO2,CuCl,DDQ,I2,t-BuOOH and PhI(OAc)2。反应也不可避免的生成大量副产物。
从可持续化学的角度,发展一个新的方法从更容易获得的原料在更环境友好的条件来合成喹唑啉酮显然是紧迫和很有意义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喹唑啉酮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合成喹唑啉酮(式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54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哌嗪衍生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