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钯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3052.3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0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郑恩华;张维峰;李雄;魏晓晖;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铂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55/00 | 分类号: | C01G5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于洪 |
地址: | 6541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中金属选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化钯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不断发展,对钯催化剂所具有的选择性、稳定性、催化活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普遍用作前驱体的钯化合物产品主要为氯化钯。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工业、香料工业、染料工业、环保废水、废气、汽车尾气净化和其他精细化工中的催化加氢领域以及电催化领域,目前国内钯催化剂的用量折合钯计已达到30吨/年。工业用钯催化剂可分为两类,一是均相催化剂即各类功能性钯化合物,典型代表如醋酸钯;二是载体型催化剂,如钯炭、钯氧化铝等,汽车尾气催化剂即是其中之一(钯铑等复合型氧化铝载体催化剂),其它还有歧化松香用钯炭催化剂、双氧水工业用钯氧化铝催化剂等。是国内使用最为普遍的钯催化剂前驱体。目前国内氯化钯的传统生产工艺为:
。
在传统生产工艺中由于工艺比较长生产步骤多就会造成金属的损耗,同时也会造成产品批次不稳定,成本高。另外,在工业生产中,传统生产工艺中浓缩结晶后得到的氯化钯产品大都为块状,必须经过球磨,才能得到粉末。
虽然现在许多专利中公开对结晶产品烘干就能得到粉末,但这些专利中基本上都是实验中的微型会小型试验,而在工业生产中并非如此。在工业生产中,而是烘干后的产品基本上为块状,需要进行球磨,才能得到粉末产品。
本专利申请针对上述状况,开展氯化钯的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以获得能实现连续化生产,产品批次稳定,减少生产工艺步骤,降低金属损耗的生产加工技术,为钯催化剂行业提供更为可靠、使用更为方便的前驱体材料,延伸稀贵金属行业产业链,填补市场空白,推动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氯化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不污染环境,酸溶性好,钯含量稳定的氯化钯的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氯化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王水溶解和浓缩赶硝:
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王水溶解和浓缩赶硝步骤,得到钯溶液;
步骤(2),钯溶液浓度及pH调节:
将步骤(1)得到的钯溶液调节至钯的浓度为79-81g/L,且pH值为0.9-1.1;
步骤(3),分散:
向经步骤(2)调节的钯溶液中加入分散溶剂,分散溶剂加入的体积为钯溶液体积的4.9-5.1%,得到分散后的钯溶液;所述的分散溶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物,分散溶剂中乙醇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8.9-19.1):1;
步骤(4),喷雾干燥:
将步骤(3)得到的分散后的钯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氯化钯粉末;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60-200℃,进料量为1000-1500mL/h;
所述的喷雾干燥机的喷嘴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王水溶解和浓缩赶硝步骤,即将钯粉用王水溶解后,再加热煮沸至近干,然后加浓盐酸进行赶硝,至没有明显的气体逸出,得到钯溶液。
进一步,优选的是,浓缩赶硝过程可重复多次。
进一步,优选的是,将钯粉用王水溶解时需要加热,钯粉和王水的质量比为1:3,加热温度为100℃。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喷雾干燥机的喷嘴口径为0.5-3mm。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2)中是将步骤(1)得到的钯溶液调节至钯的浓度为80g/L,且pH值为1。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中分散溶剂加入的体积为钯溶液体积的5%。
进一步,优选的是,分散溶剂中乙醇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9:1。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喷雾干燥产生的尾气采用碱液喷淋吸收,吸收液通过传统的钯回收工艺进行回收即可。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碱液的质量浓度为40%,即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40%。
本发明步骤(2)中调节钯的浓度时,采用浓缩或稀释的方法,稀释可以采用水或盐酸。调节pH时,可以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水来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铂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铂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3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