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转炉脱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65363.3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9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良;马庆林;李静敏;王平安;王小恩;李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C21C7/10;C21C5/2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赵磊 |
地址: | 456561 河南省安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转炉 脱氧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炼钢转炉脱氧工艺。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冶炼末期钢水溶入过量氧,过量的氧在钢液凝固时析出形成氧化物夹杂和气泡,直接影响铸坯、钢产品的质量。因此在炼钢过程中需要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这是钢中夹杂物的源头。目前,国内工业炼钢生产过程中使用脱氧方法主要有:铝脱氧法,在出钢时向钢包内的钢水加入金属铝,这种脱氧法方法比较简单,但脱氧效果不稳定,易生成Al2O3类非金属夹杂,该类夹杂颗粒小不易上浮成渣,造成钢中非金属夹杂增加,且铝价格超过1万元/吨,吨钢成本高;碳脱氧法,在出钢前向钢包内加入含碳材料,这种脱氧方法也比较简单,脱氧效果也不稳定,容易产生钢水“翻包”出现安全隐患,且会使钢水增碳;还有硅钙合金脱氧法,该方法精炼钢水氧含量不稳定,合金吸收率低,成分偏差太大,钢渣氧化性强、脱氧剂消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炼钢转炉脱氧工艺,该工艺改变了以往的脱氧模式,同时逐步取消了硅铝铁的使用,使钢水氧含量合格率得到明显提升,脱氧剂和合金消耗明显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炼钢转炉脱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转炉冶炼得到钢水;
(2)出钢,使转炉里的钢水进入钢包;同时,出钢时向钢包内加入脱氧剂对钢水进行部分脱氧,脱氧剂包括碳粉、钢砂铝、铝矾土、石灰、硅锰和硅铁合金;脱氧剂的添加顺序为:先加入碳粉,接着加入钢砂铝、铝矾土和石灰,最后加入硅锰和硅铁合金;所述碳粉、钢砂铝、铝矾土、石灰、硅锰和硅铁合金的用量根据转炉钢水终点碳氧积的数据决定;
(3)钢包进入真空环境下进行脱氧合金化。
根据上述的炼钢转炉脱氧工艺,步骤(2)中出钢温度为1620~1680℃。
根据上述的炼钢转炉脱氧工艺,步骤(2)和步骤(3)之间测量钢水温度和氧含量,根据氧含量测量结果向钢水中加入铝线进行氧含量调整,保证氧含量为10~30ppm。
上述转炉钢水终点碳氧积的数据见表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通过改进脱氧工艺,钢水到精炼氧含量较低,氧含量合格率达到97.71%,较去年提高了2.44%;脱氧剂消耗较去年降低了0.53公斤;合金收得率明显提高,合金消耗较计划降低了吨钢0.41公斤;同时大大提高了精炼后续工艺进程,使精炼成渣速度快,在15分钟几乎接近白渣,提高了白渣和钢水的接触时间,提升对夹杂物的吸附效果,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2. 本发明改变了以往的脱氧模式,同时逐步取消了硅铝铁的使用,使钢水氧含量合格率得到明显提升,脱氧剂和合金消耗明显降低;而且在后期维护、能源消耗、安全生产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钢包进入真空环境下进行脱氧合金化。
(2)出钢,使转炉里的钢水进入钢包;同时,出钢时向钢包内加入脱氧剂对钢水进行部分脱氧,脱氧剂包括碳粉、钢砂铝、铝矾土、石灰、硅锰和硅铁合金;脱氧剂的添加顺序为:先加入碳粉,接着加入钢砂铝、铝矾土和石灰,最后加入硅锰和硅铁合金;所述碳粉、钢砂铝、铝矾土、石灰、硅锰和硅铁合金的用量根据转炉钢水终点碳氧积的数据决定;
(1)在转炉冶炼得到钢水;
一种炼钢转炉脱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1
上述的炼钢转炉脱氧工艺,步骤(2)中,出钢温度为1620~1680℃;步骤(2)和步骤(3)之间测量钢水温度和氧含量,根据氧含量测量结果向钢水中加入铝线进行氧含量调整,保证氧含量为10~30ppm。
本发明通过改进脱氧工艺,钢水到精炼氧含量较低,氧含量合格率达到了97.71%,较去年提高了2.44%;脱氧剂(钢砂铝+硅铝铁+铝线)消耗较去年大幅降低了吨钢0.53公斤;合金收得率明显提高,硅铁加硅锰合金消耗较计划降低了吨钢0.41公斤,并且成分稳定;同时大大提高了精炼后续工艺进程,使精炼成渣速度快,在15分钟几乎接近白渣,提高了白渣和钢水的接触时间,提升了对夹杂物的吸附效果,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5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