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65724.4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4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曹嫣镔;刘涛;李彩风;高光军;汪刚跃;巴燕;宋欣;胡婧;孙刚正;吴晓玲;赵凤敏;宋永亭;曹功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E21B43/22;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油用 生物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固体培养基单菌落的制备;
(2)茄瓶种子液的制备;
(3)血清瓶种子液的制备;
(4)一级种子液的制备;
(5)二级种子液的制备;
(6)工业级发酵液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菌株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培养基单菌落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将保藏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32℃静置培养15-24h,得到固体培养基单菌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斜面培养基配方为:琼脂粉15-20g/L、酵母粉5-10g/L、蛋白胨2-3g/L、K2HPO42-4g/L、KCl2-5g/L,调pH值为7-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茄瓶种子液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刮取上述固体培养基单菌落于含有5-8mL无菌水的试管里,用无菌移液管吹吸使菌体分散均匀,并均匀涂布在茄瓶斜面培养基上;接种好的茄瓶以10-20°角度倾斜静置于恒温培养箱内,32℃恒温培养48~72h,得到茄瓶种子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茄瓶斜面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10g/L、牛肉膏3-6g/L、蛋白胨5-10g/L、NaCl3-5g/L、琼脂10-20g/L,调pH值7-8,115℃灭菌3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清瓶种子液的制备,其液制备方法如下:刮取茄瓶种子液于100mL无菌水中,在火焰保护下无菌操作将上述带有菌种的无菌水接入装有培养基的血清瓶中进行培养,血清瓶体积为3-5L,培养基装入量1.5-3L,培养条件为32℃,摇床震荡培养10-15h,摇床转速120-160转/分,得到血清瓶种子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血清瓶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20g/L、酵母膏0.5-1g/L、K2HPO4·3H2O1-2g/L、MgSO4·7H2O0.1-0.3g/L,调pH值7.5±0.2,121℃灭菌30-4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种子液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选择体积为800-1000L的一级种子罐设备1个,往一级种子罐内装入500-700L已经灭菌的一级培养基,然后将制备好的血清瓶种子液在火焰保护下通过无菌接种设备转入到一级种子罐内,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2±0.5℃,通风量10-20m3/h,罐压0.05~0.1MPa,培养时间10~15h,得到一级种子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20g/L、酵母膏0.5-1g/L、K2HPO4·3H2O2-3g/L、MgSO4·7H2O0.1-0.3g/L,调pH值7-8,121℃灭菌30-4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种子液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选择体积为8-10吨的二级种子罐1个,往二级种子罐内装入5-6吨已经灭菌的二级培养基,然后将制备好的一级种子液在火焰保护下通过无菌接种设备转入到二级种子罐内,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2±0.5℃、通气量100-200m3/h、罐压0.08~0.1MPa,培养时间10-15h,得到二级种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57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