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氨原料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70846.2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7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晗;胡松;杨卫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C07C209/16;C07C209/86;C07C211/10;B01D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节能降耗的液氨原料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氨原料的处理方法,(1)液氨原料进入反应器之前先经氨回收塔预处理;(2)共沸精馏分离新鲜液氨以及反应产物中的水;(3)新鲜液氨中的杂质烃类用作共沸精馏的共沸剂。该方法分离效率高,节能降耗,可用于乙二胺的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氨原料的处理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乙二胺生产工艺中液氨原料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乙二胺(ED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被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漂白洗涤、化学助剂、有机合成、聚酰胺、环氧树脂固化剂等领域。全球范围内,乙二胺的生产供应比较集中,主要公司有Dow、BASF、AkzoNobel、Huntsman、Tosoh,尽管中国在2010年建成了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万吨级乙二胺生产装置,但依然无法满足国内年均5.9%的增长需求,国内乙二胺仍主要依赖进口。
工业上主要有两种应用比较成熟的乙二胺生产方法,二氯乙烷(EDC)法和乙醇胺(MEA)法,各占总生产能力的50%左右。其中,EDC法应用时间最久,最早由UnionCarbide于1932年发表专利,而MEA法则于20世纪70年代由BASF公司开发并实现工业化。
二氯乙烷法利用EDC和过量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于液相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EDC完全反应,产品包括EDA、二乙烯三胺(DETA)、环状胺哌嗪(PIP)、氨乙基哌嗪(AEP)等,通过调节氨比、产物的循环流率控制产品组成,氨比高则有利于EDA的生成。二氯乙烷法最大的优点为产品结构可调,灵活性大,但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氯化氢(HCl)和盐,造成了设备的严重腐蚀,同时氯乙烯单体有害物质以及废水的大量产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也造成了处理成本的增加。目前使用该法的公司主要有Huntsman、Dow、Delamine(AkzoNobel和Tosoh的联合公司)以及Tosoh。
乙醇胺法采用MEA和液氨在固体催化剂上发生气相反应,MEA和液氨均过量,因此需将未反应完全的MEA和氨循环回反应器。乙醇胺法可细分为还原氨化法和缩合氨化法,还原氨化法是在氢气氛中进行,反应过程为乙醇胺脱氢生成醛,再与氨进行脱水反应;而缩合氨化法则采用固体酸缩合催化剂,乙醇胺和氨直接发生气相反应。乙醇胺法的产品主要有MEA、羟乙基乙二胺(AEEA)、DETA、PIP、AEP等,同样,可通过调节氨比、循环流率以及反应温度调节产品结构,当氨比较低时,PIP及其衍生物的生成量将增加,而较高的反应温度同样会加快PIP及其衍生物的生成速率。此外,对于还原氨化法,氢气流率也会影响产品结构,较大的氢气流率会促进PIP及其衍生物的生成。
与二氯乙烷法相比,乙醇胺法的生产过程更为清洁,且产品质量较好,新建的乙二胺生产线多以乙醇胺法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乙醇胺法生产乙二胺工艺中,工业液氨原料杂质影响催化剂活性、杂质水影响产品纯度等问题,提供一种液氨原料的提纯方法,该方法用于乙二胺的工业生产时,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降耗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氨原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液氨原料进入反应器之前先经氨回收塔预处理;
(2)反应产物送至氨回收塔,塔顶产品循环回收至反应器;
(3)氨回收塔釜液送至脱水塔,共沸精馏分离出反应产物及新鲜液氨中的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鲜液氨中的杂质烃类用作共沸精馏的共沸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脱水塔顶气相经冷凝后送至油水分离器,水相采出,油相循环回脱水塔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氨原料的组成,以质量分数计,氨含量至少为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0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 下一篇:转速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