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急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70887.1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3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胡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15/04;C07C15/06;C07C15/08;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合物制 芳烃 反应 产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急冷方法,主要解决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杂质导致设备堵塞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以下步骤:1)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在第一急冷塔中和第一急冷水接触得到第一急冷产物和污水;2)第一急冷产物在第二急冷塔中和第二急冷水接触得到第二急冷产物和急冷液相;3)急冷液相经油水分离装置得到急冷油相和急冷水相;4)急冷水相至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送入第一急冷塔,第二部分送入第二急冷塔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含氧化合物制芳烃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急冷方法。
技术背景
轻质芳烃,即苯、甲苯、二甲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轻质芳烃通常通过石油路线经催化重整获得,但由于石油资源有限的供应量及较高的价格,由石油资源生产轻质芳烃的成本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以煤为原料替代石油制取基础化工原料的技术,开发了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丙烯和甲醇制芳烃技术。其中,甲醇制烯烃和甲醇制丙烯技术已经实现工业化,甲醇制芳烃技术目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2013年采用清华大学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技术的万吨级中试装置在陕西榆林开车成功,标志着甲醇制芳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CN101823929A专利公开了清华大学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技术。原料甲醇或二甲醚在芳构化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400~550℃,反应压力为0.05~1MPa;反应产物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中分离后进入后续分离单元,最终分离出氢气、甲烷、混合碳八芳烃和碳九以上芳烃。由于芳构化反应在流化床中进行,因此反应产物中含有催化剂细粉。CN101244969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芳构化与催化剂再生的装置,在流化床芳构化反应器上部设置气固分离系统,用于脱除反应产物中夹带的催化剂。但是气固分离系统无法完全脱水催化剂,尤其是对粒径在5微米以下的催化剂细粉脱除效果差。这部分催化剂细粉随着反应产物进入后续分离单元,易导致设备堵塞。
ZL03825740.8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氧化合物制烯烃反应产物中催化剂细粉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含氧化合物制烯烃反应产物进行骤冷,骤冷后得到包含催化剂细粉的液相。液相中添加絮凝剂后,在分离装置中分离出催化剂细粉和絮凝剂。絮凝剂为选自聚丙烯酰胺、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表氯醇-胺和双氰胺-甲醛的阳离子聚合物。该方法不适用于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催化剂细粉的脱除。因为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大量的轻质芳烃和碳九以上芳烃。对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进行骤冷,则冷凝的液相中含有水和油。而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不溶于油相,因此无法脱除油相中的催化剂细粉。
CN101384685专利公开了一种从含氧化合物制烯烃反应系统中脱除催化剂细粉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反应产物与水流在骤冷塔中接触以脱除烯烃产物中夹带的催化剂颗粒,然后将从骤冷塔中排出的含催化剂颗粒的水送入甲醇汽提塔,回收水中的甲醇后,将来自甲醇汽提塔底的水流送入细粉分离装置。CN102190544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氧化合物制烯烃反应产物的急冷方法。方法通过分阶段对催化剂细粉、有机酸、水进行脱除实现冷凝水的回收利用。上述方法同样无法处理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油相中所包含的催化剂细粉。
虽然现有技术可以对含氧化合物制烯烃反应产物中催化剂细粉进行脱除,但是由于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含有大量的芳烃,在冷却时容易与水一起从气相中凝出,导致适用于含氧化合物制烯烃反应系统的现有技术无法应用。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存在催化剂细粉导致设备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从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脱除催化剂细粉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含氧化合物制芳烃的生产中,具有催化剂脱除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急冷塔处理后急冷产物或急冷油相中还含有或还较多含有催化剂细粉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急冷塔负荷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0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地生态层次化需水量分析方法
- 下一篇:网络攻击预警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