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冰箱营养冷冻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76578.5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6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梅秀丽;胡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冰箱 营养 冷冻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冰箱营养冷冻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冰箱释放的冷量通常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食物的种类、食物的重量等进行智能调节以保证食物的营养不易被破坏。然而食物的冻结受食物种类、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食物中含水量越高,冻结越困难,食物质量越大,冻结时间越长。其机理为含水越高的食物,在冻结过程中释放的潜热越多,导致冻结过程延长,食物质量越大,释放热量大,继而使得冻结时间延长。现有技术的这种冷冻方式忽略了食物的特异性,必然导致:1、较强的制冷量作用于食物表面,导致寒冷收缩影响食物品质。2、在细胞外部形成较大的冰晶,细胞内不易形成冰晶,外部冰晶的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附周围水分及细胞内水分使冰晶增大,增大的冰晶挤压细胞,使细胞受损,品质下降。3、当食物质量增加时,能量交换时间长,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达不到速冻效果;4、长时间保持压缩机的高效运转,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且营养保持较好的智能冰箱营养冷冻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冰箱营养冷冻控制方法,所述智能冰箱包括检测食材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降温装置及控制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降温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智能冰箱营养冷冻控制方法至少包括:
(1)控制装置获取食材的重量G、食材的比热容C、食材中水分含量W、冻结温度下食材的水分占比ω、水形成冰时所释放的相变潜热γ及冻结时间t2,所述t2小于30分钟,所述γ为常量334.72kJ.kg-1,控制装置记录食材从T1降温到T2的时间t1,△T=T1-T2,T2大于0℃,控制装置根据Q1=GC△T计算出食物从T1降温到T2所需交换的热量,则单位时间内热量交换率为P1=Q1/t1;同时控制装置根据Q2=GWωγ计算出食材在冻结阶段所需要交换的潜热量,即食材中的水由液相变为固相所释放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食材连续2至3分钟降温小于0.1℃时,控制装置控制降温装置增大单位时间内的冷量△P,△P≥Q2/t2-Q1/t1。
所述智能冰箱营养冷冻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食材温度为N℃时,-5≤N≤-1,所述降温装置减少单位时间内的冷量△P。
所述食材温度大于0℃期间其温降速率小于0.1℃/分钟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降温装置增大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冷量。
所述食材温度大于0℃期间其温降速率大于2℃/分钟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降温装置减小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冷量。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食材表面温度;或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食材中心温度。
所述智能冰箱包括食材重量采集单元,该食材重量采集单元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该控制装置通过食材重量采集单元获取食材的重量。
所述食材重量信息采集单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电子秤,该电子称获取食材重量信息;或者语音识别单元,该语音识别单元获取用户食材重量信息的语音指令;或者用户信息输入单元,该用户信息输入单元获取用户手动输入的食材重量信息;或者网络通信单元,该网络通信单元获取移动终端的食材重量信息。
所述智能冰箱包括食材种类采集单元,该食材种类采集单元获取食材种类,该控制装置根据食材种类自动匹配该食材种类的比热容C、食材中水分含量W、及冻结温度下食材的水分占比ω。
所述食材种类信息采集单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语音识别单元,该语音识别单元获取用户食材种类的语音指令;或者物料识别单元,该物料识别单元自动识别食材种类;或者用户信息输入单元,该用户信息输入单元获取用户手动输入的食材种类信息;或者网络通信单元,该网络通信单元获取移动终端的食材种类信息。
所述物料识别单元为图像识别模块,该图像识别模块根据图像自动识别食材种类。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6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