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烘炉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76883.4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征鑫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6 | 分类号: | F27D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烘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烘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烘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烘炉设备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科技人员已研制出新型的内燃式烘炉器,该设备可采用柴油、天然气或焦炉煤气做燃料,由此而产生的热风进行烘炉效果很好;但是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有的生产现场只具有高炉煤气,高炉煤气在引燃时较为困难,增加了企业使用时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效果突出的燃气烘炉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烘炉设备,包括燃烧炉体和预热炉体,在所述燃烧炉体内套设有内胆,在内胆内侧设置有耐火层,所述燃烧炉体和内胆之间合围成助燃通道,所述燃烧炉体的一侧成锥形固定于内胆外侧,在所述燃烧炉体锥形段之间的内胆和耐火层上设置有通风孔,在靠近燃烧炉体锥形一侧的内胆内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有蓄热板,所述燃烧炉体的另一侧连通预热炉体,在所述燃烧炉体和预热炉体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连通的主空气管道和副空气管道。
进一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左转轴、右转轴、转动座、转盘、旋转把手和旋转杆,所述蓄热板一侧通过左转轴与内胆转动连接,蓄热板的另一侧连接右转轴的一端,所述右转轴的另一端穿出固定在炉体外侧的转动座连接旋转把手,在所述转动座外侧固定有转盘,所述旋转把手通过旋转杆与转盘啮合。
进一步,在所述预热炉体设置有用于连接燃气管道的法兰。
进一步,所述主空气管道的一端深入内胆内侧。
进一步,在靠近燃烧炉体锥形一侧的燃烧炉体侧壁上设置有助燃管道。
进一步,在所述燃烧炉体,内胆和耐火层上设置有相通的引燃孔。
进一步,所述耐火层的厚度为20mm-30mm。
进一步,所述通风孔的孔径为20mm-40mm。
进一步,所述蓄热板的形状为圆形。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胆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有蓄热板,通过增设蓄热板对引燃高炉煤气时进行蓄热,提高高炉煤气的引燃效率,在所述燃烧炉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助燃管道,通过助燃管道进一步提高了高炉煤气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燃烧炉体 2、预热炉体3、内胆
4、耐火层 5、助燃通道6、通风孔
7、蓄热板 8、主空气管道9、副空气管道
10、左转轴11、右转轴 12、转动座
13、转盘14、旋转把手 15、旋转杆
16、法兰17、助燃管道 18、引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烘炉设备,包括燃烧炉体1和预热炉体2,在所述燃烧炉体1内套设有内胆3,在内胆3内侧设置有耐火层4,所述燃烧炉体1和内胆3之间合围成助燃通道5,所述燃烧炉体1的一侧成锥形固定于内胆3外侧,在所述燃烧炉体1锥形段之间的内胆3和耐火层4上设置有通风孔6,在靠近燃烧炉体1锥形一侧的内胆3内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有蓄热板7,所述燃烧炉体1的另一侧连通预热炉体2,在所述燃烧炉体1和预热炉体2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连通的主空气管道8和副空气管道9。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左转轴10、右转轴11、转动座12、转盘13、旋转把手14和旋转杆15,所述蓄热板7一侧通过左转轴10与内胆3转动连接,蓄热板7的另一侧连接右转轴11的一端,所述右转轴11的另一端穿出固定在炉体外侧的转动座12连接旋转把手14,在所述转动座12外侧固定有转盘13,所述旋转把手14通过旋转杆15与转盘13啮合。
在所述预热炉体2设置有用于连接燃气管道的法兰16。所述主空气管道8的一端深入内胆3内侧。
在靠近燃烧炉体1锥形一侧的燃烧炉体1侧壁上设置有助燃管道17。在所述燃烧炉体1,内胆3和耐火层4上设置有相通的引燃孔18。
所述耐火层4的厚度为20mm-30mm。所述通风孔6的孔径为20mm-40mm。所述蓄热板7的形状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征鑫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征鑫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68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烧炉人孔内衬砌筑结构及砌筑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回转窑筒体内衬砌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