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iBeacon的智能室内驱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82419.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7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勇;张玥;安斌;叶震宇;王宇;马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W4/80;H04W4/33;G05B19/04;A01M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0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装置 驱蚊控制 信标 室内 加热功率 驱蚊系统 智能手机 驱蚊液 终端 控制加热装置 多孔陶瓷柱 定时启动 室内蚊虫 逐渐增加 智能 驱除 储罐 驱蚊 加热 判定 健康 | ||
基于iBeacon的智能室内驱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系统由驱蚊液储罐、多孔陶瓷柱,加热装置、驱蚊控制装置、置于待驱蚊区域内iBeacon信标和作为驱蚊控制终端的智能手机组成,所述方法为,当使用者距iBeacon信标距离达到较近的设定值时,判定使用者处于室内,采用智能手机控制加热装置采用较低加热功率加热驱蚊液,避免对使用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使用者距iBeacon信标距离逐渐增加时,驱蚊控制终端提醒使用者,此时使用者可以彻底关闭加热装置,也可以设定定时启动加热装置,当室内无人时加热装置采用较大加热功率,以彻底驱除室内蚊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驱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用驱蚊液的电子蚊香系统,不能改变驱蚊液的蒸发速度,由于驱蚊液本身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智能改变蒸发速度,最大限度发挥驱蚊效果,降低驱蚊液毒性对人的损害的智能驱蚊系统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基于iBeacon的智能室内驱蚊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由驱蚊液储罐、多孔陶瓷柱,加热装置、驱蚊控制装置、置于待驱蚊区域内iBeacon信标和作为驱蚊控制终端的智能手机组成,所述驱蚊液储罐上具有开口,所述多孔陶瓷柱竖直插入开口中,多孔陶瓷柱下半部分深入驱蚊液储罐内部并浸入驱蚊液中,多孔陶瓷柱露出驱蚊液储罐的上半部分的外柱面具有螺旋槽,在螺旋槽中安装作为加热装置的电加热丝;
所述驱蚊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电加热控制模块、计时模块、WiFi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计时模块、WiFi模块和电加热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作为驱蚊控制终端的智能手机通过蓝牙信号与iBeacon信标连接,并通过WiFi网络与驱蚊控制装置的WiFi模块相连接。
所述基于iBeacon的智能室内驱蚊的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当使用者距iBeacon信标距离达到较近的设定值时,判定使用者处于室内,采用智能手机控制加热装置采用较低加热功率加热驱蚊液,避免对使用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使用者距iBeacon信标距离逐渐增加时,驱蚊控制终端提醒使用者,此时使用者可以彻底关闭加热装置,也可以设定定时启动加热装置,当室内无人时加热装置采用较大加热功率,以彻底驱除室内蚊虫。既有效驱蚊,又避免对使用者造成刺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iBeacon的智能室内驱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iBeacon的智能室内驱蚊系统,所述系统由驱蚊液储罐、多孔陶瓷柱,加热装置1、驱蚊控制装置2、置于待驱蚊区域内iBeacon信标3和作为驱蚊控制终端4的智能手机组成,所述驱蚊液储罐上具有开口,所述多孔陶瓷柱竖直插入开口中,多孔陶瓷柱下半部分深入驱蚊液储罐内部并浸入驱蚊液中,多孔陶瓷柱露出驱蚊液储罐的上半部分的外柱面具有螺旋槽,在螺旋槽中安装作为加热装置的电加热丝;
所述驱蚊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22、电加热控制模块21、计时模块23和WiFi模块24,控制模块分别与计时模块、WiFi模块和电加热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作为驱蚊控制终端的智能手机通过蓝牙信号与iBeacon信标连接,并通过WiFi网络与驱蚊控制装置的WiFi模块相连接。
所述基于iBeacon的智能室内驱蚊的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当使用者距iBeacon信标距离达到较近的设定值时,判定使用者处于室内,采用智能手机控制加热装置采用较低加热功率加热驱蚊液,避免对使用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使用者距iBeacon信标距离逐渐增加时,驱蚊控制终端提醒使用者,此时使用者可以彻底关闭加热装置,也可以设定定时启动加热装置,当室内无人时加热装置采用较大加热功率,以彻底驱除室内蚊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82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救助系统
- 下一篇:基于Java技术的移动传感提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