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系统和存储系统中传输信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85537.2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3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沈明永;刘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君;肖鹂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系统 传输 信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储系统和存储系统中信号传输的方法,该存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存储设备,所述至少两个存储设备包括第一存储设备和第二存储设备,所述第一存储设备的第一可编程芯片与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的第二可编程芯片串联在一起,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所述第一可编程芯片,用于发送唤醒指令至所述第二可编程芯片;所述第二可编程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编程芯片发送的唤醒指令,并根据所述唤醒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这样,通过存储设备的可编程芯片完成存储设备从休眠状态到工作状态的转换,使得存储设备休眠时,其主处理芯片和系统风扇可以断电,从而降低存储设备休眠时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领域,尤其涉及存储领域中的存储系统和存储系统中传输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量的膨胀,需要存储这些数据的存储设备也越来越多,而存储设备中硬盘框众多,一套存储系统少则十几个硬盘框,多则几十、上百个硬盘框。在设备的业务比较少的时候例如夜晚,一般会将硬盘框休眠,以节省存储系统的电能消耗,而当有业务的时候,再将硬盘框唤醒,使其进入工作状态。
目前的存储系统中,控制框发送的指示硬盘框处于工作状态的唤醒命令,是由控制框中的扩展(expander)芯片发送给硬盘框中的扩展芯片的,硬盘框为了接收该唤醒命令,硬盘框上的扩展芯片在休眠状态需要一直处于上电状态,另外由于扩展芯片本身的散热需要,硬盘框中的系统风扇还需要开着,以给硬盘框的扩展芯片散热。因此,在硬盘框休眠的状态下,扩展芯片和系统风扇会带来较大的耗电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系统和存储系统中传输信号的方法,能够降低存储设备在休眠状态下的耗电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系统,该存储系统包括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存储设备。该至少两个存储设备中的每个存储设备包括可编程芯片,其中可编程芯片用于进行存储设备的基板管理。该至少两个存储设备包括第一存储设备及第二存储设备,该第一存储设备的第一可编程芯片与该第二存储设备的第二可编程芯片串联在一起。在该第二存储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时,即只有该第二可编程芯片处于供电状态时,该第一可编程芯片可发送唤醒指令至该第二可编程芯片,该第二可编程芯片在接收到该唤醒指令时,根据该唤醒指令控制该第二存储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即使该第二存储设备的所有元件处于供电状态。
这样,由于存储设备的可编程芯片的耗电量比较低,则通过建立串联的两个存储设备的可编程芯片之间的连接,可直接通过存储设备的可编程芯片发送和接收唤醒指令,以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存储设备,这样,在存储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时,无需开启扩展芯片及风扇,从而减少存储设备在休眠状态下的耗电量。
可选地,该第一存储设备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扩展芯片及第一接口,该第二存储设备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扩展芯片及第二接口,该第一接口和该第二接口还分别包括空闲管脚,该第一可编程芯片连接在该第一接口的空闲管脚处,该第二可编程芯片连接在该第二接口的空闲管脚处,该第一接口与该第二接口之间的连接有线缆,且该线缆包括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也包括空闲管脚,且当该第一端口连接至该第一接口时,该第一端口的空闲管脚与该第一接口的空闲管脚连接,当该第二端口连接至该第二接口时,该第二端口的空闲管脚与该第二接口的空闲管脚连接。
这样,通过有效利用第一扩展芯片与第二扩展芯片之间已有的线缆的端口处的空闲管脚,在实现可编程芯片之间的唤醒指令的传输时,可以无需增加新的线缆,从而降低了存储系统中存储设备间的连接成本。
例如,该空闲管脚可以为连接在第一扩展芯片与第二扩展芯片之间的原线缆端口处的未使用的保留管脚,或者该空闲关节可以是在该端口处新增的管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85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