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FC电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88331.5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5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声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9;H01F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fc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元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PFC电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源,在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会形成谐波电流,谐波电流的存在使得总耗电量(视在功率)大大高于有效功率,造成交换功率的损失,浪费大量电能。为了抑制谐波,计算机电源都需要采用PFC(功率因数校正器)电感来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指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视在功率)的比值。
传统的PFC电感器,主要包括由冷轧硅钢片叠成的磁芯,所述磁芯为UU型,绕组缠绕磁芯后引出引线。这种PFC电感器其绕组外露于磁芯上,不能较好的电磁屏蔽,漏磁高、损耗大,而且冷轧硅钢片本身存在磁导率不高、激磁功率偏大以及铁损较高等重要性能的缺陷,造成这种被动式PFC电感的功率因素不高(一般在0.70以下)、温升较高(满载时线圈温度超过120℃)、体积较大,而这些都是阻碍电源发展的重要瓶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PFC电感器。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FC电感器,包括由两个方形基座对称组合而成的磁芯、嵌套在磁芯上的绕线骨架和绕线组;
所述基座包括主芯部,为圆柱形;多个侧翼部,设置于基座的四周,相邻侧翼部之间设置有开槽;
所述绕线骨架上开有与主芯部形状大致相同的穿孔,所述穿孔安装在主芯部上,绕线骨架安装在主芯部与侧翼部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绕线骨架的中部为一个圆形绕轴,所述绕线组缠绕在圆形绕轴上,所述侧翼部的内侧设有避让绕线组的弧形缺口。
进一步,所述绕线骨架包括两块分别设置于圆形绕轴两侧的骨片,所述骨片上设置有用于遮盖弧形缺口的凸盖。
进一步,所述绕线骨架上设有多个分别从开槽处向外伸出的极脚支架,所述极脚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线路板连接的极脚。
进一步,作为上述的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的极脚支架全部设置于绕线骨架的其中一片骨片上。
进一步,作为上述的另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极脚支架分别设置于两块骨片的同一侧上。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开槽与主芯部之间设置有散热导槽。
进一步,所述绕线骨架上设置有与散热导槽相匹配的凸块。
进一步,所述凸块上开有一过口。
进一步,所述磁芯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将两组基座抓紧固定的铝箔抓紧片,所述基座上开有用于定位铝箔抓紧片的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侧翼部外侧的两个角边上各设置有一个倒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一种PFC电感器,采用全新的方形磁芯设计,在绕线组的四周包围有侧翼部,能形成更好的磁屏蔽,本发明采用了一个圆柱形的主芯部,与普通的UU型或方形主芯相比其横截面积更大,通过对称基座及绕线骨架的组合方式,能极大方便了生产过程中的组装,提高生产效率,与圆形主芯部相匹配地采用圆形绕轴的绕线方式不仅其绕线及安装工艺更加简单,而且能减小绕线骨架的体积,而本发明的侧翼部内侧设有避让绕线组的弧形缺口,能在不减少绕线组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基座的体积,使PFC电感器的体积更小。本发明适用于家电、通信、绿色照明、自动化办公、汽车电子、新能源(电动汽车、贮能电站、光伏、风能、LED等)等,代替各类环形电感线圈,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由于本发明能形成更好的磁屏蔽,因此其能效高、低损耗、可提升整机效率,而且由于其低损耗,因此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发明的一种PFC电感器,包括由两个方形基座2对称组合而成的磁芯1、嵌套在磁芯1上的绕线骨架3和绕线组;
所述基座2包括主芯部21,为圆柱形;多个侧翼部22,设置于基座2的四周,相邻侧翼部22之间设置有开槽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声,未经刘俊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88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