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7796.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7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伟;王小刚;陈可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66;C08G18/48;C08G18/63;C08G18/32;C08G18/20;C08G18/18;C08K5/134;C08J9/08;B32B7/12;B32B37/06;B32B37/12;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裘晖,梁莹 |
地址: | 52825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压 定型 缓冲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其特征在于:由A料和B料制备而成;所述A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所述B料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的预聚体,所述B料为A料总重量的35~45%;
所述聚醚三元醇1型为官能团是3,数均分子量为5000~6000;所述聚醚三元醇2型为官能团是3,数均分子量为400~700;
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的预聚体是将过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聚醚(酯)二元醇反应制备而成的,其中NCO基含量为19~22%;
所述聚醚(酯)二元醇为数均分子量为1000~6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聚氧化丙烯二元醇,聚四氢呋喃二元醇,聚己内酯二元醇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三元醇1型的羟值为26~36mgKOH/g;所述聚醚三元醇2型的羟值为250~320mgKOH/g;
所述高活性聚合物多元醇的固含量为28~45%;所述高活性聚合物多元醇是由聚醚多元醇与苯乙烯、丙烯腈聚合反应得到;
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1,4-丁二醇或1,3-丙二醇中一种以上;
所述交联剂为醇胺类;
所述催化剂为N,N-二甲基环己胺、N,N,N',N'-四甲基亚烷基二胺、三乙胺、N,N-二甲基苄胺,双(2-二甲氨基乙基)醚、三乙烯二胺、有机铋、有机锡中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三元醇1型为CHE-330N和CHE-828中一种以上;所述聚合物多元醇为CHP-H30或CHP-H45中一种以上;
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所述交联剂为二乙醇胺;所述催化剂为双(2-二甲氨基乙基)醚和三乙烯二胺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料还包括色料;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所述发泡剂为水;
所述硅烷表面活性剂为Y10366和L3002两者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具体制备方法为: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聚醚(酯)二元醇在70~90℃下反应2~3小时至端-NCO基含量为22~24%后,升温至100~110℃,继续反应0.5~1小时,形成端-NCO基含量为19~22%的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醚三元醇1型、聚醚三元醇2型、高活性聚合物多元醇、硅烷表面活性剂、扩链剂、交联剂、催化剂、发泡剂和抗氧剂混合均匀,得到A料;所述A料中还包括色料;
(2)将A料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的预聚体即B料搅拌混合,置于模具中,熟化,脱模,静置,得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混合时间为15~30s,所述搅拌混合的转速为300~700rpm;所述静置时间为12~24h;所述熟化的温度40~60℃,所述熟化时间为20~30min;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15~30s。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应用于运动防护产品领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热压定型缓冲材料通过热压定型制备运动防护产品,所述热压定型的温度为170~200℃,时间为60~12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77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