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废石场封场的尾泥阻隔层的构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8048.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7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祝怡斌;周连碧;李青;宋爽;陈斌;朱亦珺;霍汉鑫;苏文湫;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E02D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泥 阻隔层 酸性废石场 稳定化处理 粘土 絮凝剂 废石 封场 膏体 阻隔层材料 二次污染 膏体输送 管道输送 环保安全 尾矿利用 稳定化剂 敷设 构筑 稳定剂 池田 覆土 入池 制取 渗入 体内 雨水 植被 暴露 替代 恢复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废石场封场的尾泥阻隔层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尾泥稳定化处理:在尾泥中加入稳定剂进行稳定化处理;(2)制取尾泥膏体:在经过稳定化处理后的尾泥中加入絮凝剂和水,制成尾泥膏体;(3)尾泥敷设:在酸性废石场表面用废石围成池田,将尾泥膏体输送并排入池田内,形成尾泥阻隔层,再在尾泥阻隔层上覆土恢复植被。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采用尾泥替代粘土作阻隔层材料,加入稳定化剂和絮凝剂等,可以有效防止废石直接暴露和雨水渗入堆体内,解决了粘土阻隔层的粘土缺乏和不能就地取材等问题;并且具有来源可靠、就地取材、尾矿利用、变废为宝、管道输送、二次污染小和环保安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尾泥阻隔层的构筑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酸性废石场封场的尾泥阻隔层的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酸性废石场生态重建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废石块度的极不均匀性以及潜在酸性水污染等。酸性废石场的废石块度极不均匀,大的直径为米级,小的为毫米微米级,废石场表面凹凸不平。
现有技术中对于垃圾填埋以及污泥封场等研究较多,如CN 201817805U提供了一种污泥库封场结构。但由于酸性废石场的废石颗粒大小极不均匀,表面凹凸不平等特点,应用于垃圾填埋以及污泥封场等的结构与方法并不适用于酸性废石场。
矿山酸性废石场的废石中往往含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矿物,极易风化氧化,产生酸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酸性废石淋溶水的pH小于6,为酸性,废石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划分,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因此,酸性废石场应按Ⅱ类场要求进行建设和封场,标准要求为“为防止固体废物直接暴露和雨水渗入堆体内,封场时表明应覆土二层,第一层为阻隔层,覆20~45cm厚的粘土,并压实,防止雨水渗入固体废物堆场内”。而由于酸性废石场的废石颗粒大小极不均匀,表面凹凸不平,封场增加阻隔层的厚度,厚度一般不小于50cm,才能达到要求。
大型露天开采矿山的酸性废石场占地面积达到几平方公里,阻隔层如按Ⅱ类场要求采用粘土构筑,厚度以50cm计,所需粘土量达到几百万立方米,所需的粘土量巨大,粘土来源难以保障,且粘土运输工程量大;而阻隔层如采用HDPE膜构筑,酸性废石场废石粒度不均,存在施工困难,施工质量难以保证,HDPE膜极易损坏和投资费用高等问题。
因此,针对大型矿山的酸性废石场封场阻隔层构筑的问题,需开发一种来源广、就地取材和环保安全的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酸性废石场采用粘土作为阻隔层进行封场存在的粘土消耗量巨大,粘土来源难以保障,且粘土运输工程量大等问题,以及采用HDPE膜构筑阻隔层存在的易损坏和投资费用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废石场封场的尾泥阻隔层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通过采用尾泥替代粘土作阻隔层材料,加入稳定化剂和絮凝剂等,可以有效防止废石直接暴露和雨水渗入堆体内,解决了粘土阻隔层的粘土缺乏和不能就地取材等问题;并且具有来源可靠、就地取材、尾矿利用、变废为宝、管道输送、二次污染小和环保安全等优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废石场封场的尾泥阻隔层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尾泥稳定化处理:在尾泥中加入稳定剂进行稳定化处理;
(2)制取尾泥膏体:在经过稳定化处理后的尾泥中加入絮凝剂和水,制成尾泥膏体;
(3)尾泥敷设:在酸性废石场表面用废石围成池田,将步骤(2)制取的尾泥膏体输送并排入池田内,形成尾泥阻隔层。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8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