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的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8906.1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58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02 | 分类号: | H01F7/02;H01F1/147;H01F27/26;H01F27/245;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张耐寒,占伟彬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硅钢片 单元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压器的铁芯一般包括依次叠置的若干个硅钢片单元;现有的硅钢片单元一般包括若干个硅钢片,该若干个硅钢片呈逐渐偏移叠置,以使得硅钢片的接缝呈偏移设置。而在硅钢片的叠置过程中,由于该若干个硅钢片需呈逐渐偏移设置,因而,需人工测量偏移尺寸对各硅钢片进行定位,才能实现各硅钢片偏移叠置,从而严重影响硅钢片单元的各硅钢片的叠置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的组装方法,其通过合理设置第一边柱孔、中柱孔、第二边柱孔,可提高硅钢片单元的各硅钢片的叠置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变压器的组装方法,该变压器包括若干个硅钢片单元;该硅钢片单元包括若干个硅钢片;所述硅钢片包括第一轭片,第二轭片,及沿直线方向依次且间隔排列的第一边柱、中柱、第二边柱;第一轭片和第二轭片呈相对设置;中柱的其中一端设有第一外凸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外凸部;硅钢片的第一轭片设置在该硅钢片的第一边柱与第二边柱之间,并设有与该硅钢片的第一外凸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硅钢片的第二轭片设置在该硅钢片的第一边柱与第二边柱之间,并设有与该硅钢片的第二外凸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第一边柱远离中柱的侧面形成为边柱外侧面,中柱靠近边柱外侧面的侧面形成为中柱外侧面,第二边柱靠近边柱外侧面的侧面形成为边柱内侧面;第一边柱设有第一边柱孔;中柱设有中柱孔;第二边柱设有第二边柱孔;该若干个硅钢片层叠设置,且位于两侧的硅钢片中的其中之一形成为首个硅钢片,另一形成为末个硅钢片;第一边柱上的第一边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第一边柱的边柱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距离L1;距离L1从首个硅钢片至末个硅钢片以公差为k的方式逐渐递减;第二边柱上的第二边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第二边柱的边柱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距离L2,距离L2从首个硅钢片至末个硅钢片以公差为k的方式逐渐递减;中柱上的中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中柱的中柱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距离L3,距离L3从首个硅钢片至末个硅钢片以公差为k的方式逐渐递减;所述k>0;各第一边柱上的第一边柱孔相互对齐;各中柱上的中柱孔相互对齐;各第二边柱上的第二边柱孔相互对齐;第一边柱设有第一辅助边柱孔,第一边柱上的第一辅助边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第一边柱的边柱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第一边柱上的第一边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第一边柱的边柱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各第一边柱上的第一辅助边柱孔相互对齐;第二边柱设有第二辅助边柱孔,第二边柱上的第二辅助边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第二边柱的边柱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第二边柱上的第二边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第二边柱的边柱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各个第二边柱上的第二辅助边柱孔相互对齐;中柱设有辅助中柱孔,中柱上的辅助中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中柱的中柱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该中柱上的中柱孔的中心轴线与该中柱的中柱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各中柱上的辅助中柱孔相互对齐;
该变压器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好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在对应于硅钢片的第一边柱孔、第二边柱孔、中柱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边柱定位轴、第二边柱定位轴、中柱定位轴;
B.将绝缘底座组放置在工作台,并套装在第一边柱定位轴、第二边柱定位轴、中柱定位轴上;该绝缘底座组设置有供硅钢片放置的放置面;
C.将变压器的各硅钢片单元的第一边柱、中柱、第二边柱分别套设于第一边柱定位轴、中柱定位轴、第二边柱定位轴上,且每个硅钢片单元的各第一边柱均按照从首个硅钢片的第一边柱至末个硅钢片的第一边柱的顺序套设于第一边柱定位轴上,每个硅钢片单元的各中柱均按照从首个硅钢片的中柱至末个硅钢片的中柱的顺序套设于中柱定位轴上;每个硅钢片单元的各第二边柱均按照从首个硅钢片的第二边柱至末个硅钢片的第二边柱的顺序套设于第二边柱定位轴上;并将硅钢片的第一轭片拼装于该硅钢片的第一边柱与第二边柱之间,使第一凹槽与该硅钢片的中柱的第一外凸部相配合,而所有的第一边柱叠置形成第一边柱组,所有的中柱叠置形成中柱组,所有的第二边柱叠置形成第二边柱组;
D.将三个线圈组分别一一对应地套装在第一边柱组、中柱组、第二边柱组上;
E.将硅钢片的第二轭片拼装于该硅钢片的第一边柱与第二边柱之间,并使第二轭片的第二凹槽与该硅钢片的中柱的第二外凸部相配合;
F.在叠置好的硅钢片的顶部放置绝缘顶架组,并通过连接件将绝缘顶架组与绝缘底座组固定连接,使各硅钢片保持固定在绝缘顶架组与绝缘底座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8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码垛系统
- 下一篇:岩石气体吸附相体积测量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