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T92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方法及T92钢焊接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99909.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4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吴智泉;张志刚;王泽璞;王然;陈鑫;贾嘉;王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12 | 分类号: | B23K3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t92 焊接 接头 组织 性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T92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方法及T92钢焊接接头。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火电厂发电效率,降低CO2气体的排放和燃料的大量消耗,世界各国都在研制具有更高使用温度(≥600℃)和工作压力(≥31MPa)的汽机进口蒸汽参数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然而高温高压下具有长时间使用寿命的材料的开发成为发展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
T92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冲击韧性远低于母材的冲击韧性是T92钢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T92钢在时效后韧性下降非常快,因此提高焊接接头在时效前的韧性以提高接头的韧性储备,是保持其时效后韧性的有效手段。虽然世界各国的焊接工作者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后热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接头韧性仍然没有得到本质的提高。由于T92钢研制成功的时间很短,加上超超临界机组发展和建造的迫切需要,因此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的研究也主要是以达到ASME标准对该类钢冲击韧性的最低要求为目标,对于焊接冲击韧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而通过弄清T92钢焊接接头冲击韧性远低于母材的微观机理,对T92钢焊接材料的研制和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善T92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方法及T92钢焊接接头,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发出针对T92耐热钢专用的焊接匹配材料的改善T92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方法及T92钢焊接接头。
本发明改善T92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三种不同成分熔敷金属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进口焊丝的焊接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镍含量和不同焊后热处理工艺及冷却速度对T/P92铁素体耐热钢焊缝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得出的对T92钢焊接接头的合理的预热温度、热输入、层间温度以及焊后热处理工艺的控制以及镍含量。
进一步地,具体包括:
选取1号、2号、3号三种焊丝直径均为1.6mm,Ni的含量不同的焊丝;
1号、2号、3号三种焊丝各元素含量质量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其中三种焊丝中S、P、O杂质元素的含量≤0.005%;
对三种焊丝分别进行焊丝金属熔敷,然后对T92钢焊接接头在焊后24小时内对焊接试板采用如下热处理工艺:760℃×2h保温,随炉冷却至350℃取出试板,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分析熔敷金属力学性能、熔敷金属微观组织和断口、熔敷金属相变点及析出物类型的热力学计算;
进行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检测、熔敷金属的微观组织分析、熔敷金属的析出相分析、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分析、T92焊丝熔敷金属扫描断口分析,得到微合金元素对熔敷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选取2号焊丝进行焊后热处理及冷却速度t8/5对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
焊后热处理及冷却速度t8/5对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包括:
对2号焊缝金属进行如下热处理工艺:选取740℃、760℃和800℃三个温度作为热处理保温温度,每个温度下分别保温2h、4h和8h,分别研究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缝金属性能的影响;
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断口形貌分析;
选取2号焊丝作为热模拟对象,模拟t8/5分别为5s、10s、20s和70s时焊缝的金相组织,对模拟后的焊缝未采取热处理;以5g FeCl3、15ml HCI和80ml H2O的混合腐蚀溶液腐蚀金相组织;从t8/5从5s到70s的冷却范围内,组织均为马氏体组织,说明焊缝金属在较宽的一个热输入条件下均可得到马氏体组织,一般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其组织的晶粒会变的粗大,韧性变差。硬度也会增加;
T92耐热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研究,包括:
选择2号焊丝和进口的Thermanit MTS-616焊丝进行试验,试验用钢管为进口的T92管,该钢管的化学成分(wt%)为:C 0.11%;Mn 0.47%;Cr:8.8%;W l.9%;Nb 0.068%;Ni 0.40%;Al 0.04%;N 0.05%;B 0.004%;Si 0.37%;V 0.22%;Mo 0.45%;S,P≤0.01%,管的外径为35mm,内径为30mm,管厚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99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氢反应器筒体电熔成形方法
- 下一篇:焊膏、钎焊用助焊剂及使用其的安装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