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04172.3 | 申请日: | 201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唐立志;高睿;朱言顺;邵攀;孔庆阳;杨仲;张磊;林凡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20 | 分类号: | F16L1/20;B66D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态 检测器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
背景技术
采用铺管船方式铺设海底管道时,悬空段管道由于没有托管架或海床的支撑,主要依靠张紧器的张力来维持其形态,而且受环境载荷的影响,在管线铺设过程中悬空段管道极易发生屈曲,影响油气的输送。因此,在铺设管道时,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获取管道的形态信息。
目前,工程上一般采用在管道外的绞车来回收形态检测器的钢缆和电缆,通过形态检测器在爬行管道内部时获取三维加速度及角速度等原始姿态信息,对原始姿态信息进行数值求解从而获得管道的形态信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连接形态检测器和绞车的电缆和钢丝绳要经过管道内的内焊机或内对口器,延伸至管道外部。而内焊机或内对口器在作业的时候可能会对电缆和钢缆及形态检测器造成损伤,干扰形态检测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回收形态检测器时需要停止内焊机或内对口器的运行,暂停施工,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包括舱体、绞车和控制器,其中,所述绞车和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舱体内部;所述绞车包括电动马达和绞车滚筒,所述绞车滚筒适于缠绕形态检测器延伸出的第一电缆,从而带动所述形态检测器向所述舱体运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并启动所述绞车和所述形态检测器,并用于接收所述形态检测器采集的检测数据;所述舱体上设置有适于所述第一电缆通过的第一进缆孔。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电缆上绑附有钢丝绳。
可选择地,所述舱体上还设置有适于与吊车相连的吊耳,所述吊耳外置于所述舱体的顶部。
可选择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传送所述检测数据至外部和接收结束信号并关闭所述绞车与所述形态检测器。
可选择地,所述舱体上还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外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舱体并带动所述舱体运动。
可选择地,所述舱体为圆柱体,所述第一进缆孔位于所述圆柱体的第一底面上。
可选择地,在所述圆柱体与所述第一底面相对的第二底面上设置有适于连接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的第二电缆通过的第二进缆孔和适于与内焊机或内对口器相连的挂钩,所述挂钩外置于所述第二底面上。
可选择地,所述绞车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绞车滚筒转动速度的减速器。
可选择地,所述绞车还包括倒缆器,所述倒缆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电缆缠绕到所述绞车滚筒之前规整所述第一电缆。
可选择地,所述形态检测器回收舱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用于固定所述绞车滚筒、所述电动马达和所述控制器中的一个或几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形态检测器回收舱配合形态检测器检测管道形态时,通过电缆连接形态检测器及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并将其放入管道中,置于内焊机或内对口器的后方,通过舱体内部的绞车拉动电缆带动形态检测器运动,并通过电缆传输形态检测器检测到的管道信息至舱体内部的控制器,从而实现管道形态的检测。由于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和形态检测器可位于内焊机或内对口器的后方,舱体可保护内部的绞车及控制器,并且形态检测器的电缆的末端也位于舱体内,因此内焊机或内对口器在运行的时候不会对形态检测器、电缆及舱体内部的部件造成损伤,管道形态的检测与内焊机或内对口器的作业可同时进行,不影响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外部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外部的左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内部的左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内部的俯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舱体;2、吊耳;3、挂钩;4、第一进缆孔;5、支撑轮;6、倒缆器;7、绞车滚筒;8、无线信号发送器;9、遥控开关;10、电动马达;11、减速器;1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4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下法兰联接机具
- 下一篇:一种核电站给水管道横向限制结构及横向限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