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聚焦寻优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5294.4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7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许凯;唐金良;王世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珠 地震 响应 特征 聚焦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聚焦寻优方法,包括: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进行速度替换,获得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
基于所述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进行叠前时间偏移,获得多个叠后数据体;
基于地震资料中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选取三维立方体窗口;
基于所述多个叠后数据体,获得多个叠后数据体在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中的统计时差;以及
基于所述统计时差,获得最优偏移速度和最优地震道;
其中,获得所述统计时差包括:
根据L1范数准则,统计每个叠后数据体在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中的时差信息,进而获得多个叠后数据体的统计时差;
其中,获取所述时差信息包括,将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中的叠后数据体的每个采样点由周围多道和多个采样点表示,对地震资料进行滑动扫描,选取中心道作为参考,将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内的其他道与所述中心道互相关,获取互相关函数为最大值的情况下的所述时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聚焦寻优方法,其中,获得所述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包括:
基于所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设定最小替换速度、最大替换速度以及替换速度变化间隔,对已有偏移速度进行沿标志层速度替换,进而获得所述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聚焦寻优方法,其中,获得所述最优偏移速度和所述最优地震道包括:
基于所述统计时差,利用最小二乘极值拟合算法进行拟合,求取时差最小值及对应的下标,进而获得所述最优偏移速度和所述最优地震道。
4.一种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聚焦寻优系统,包括:
用于基于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进行速度替换,获得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的单元;
用于基于所述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进行叠前时间偏移,获得多个叠后数据体的单元;
用于基于地震资料中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选取三维立方体窗口的单元;
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叠后数据体,获得多个叠后数据体在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中的统计时差的单元;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统计时差,获得最优偏移速度和最优地震道的单元;
其中,获得所述统计时差包括:
根据L1范数准则,统计每个叠后数据体在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中的时差信息,进而获得多个叠后数据体的统计时差;
其中,获取所述时差信息包括,将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中的叠后数据体的每个采样点由周围多道和多个采样点表示,对地震资料进行滑动扫描,选取中心道作为参考,将所述三维立方体窗口内的其他道与所述中心道互相关,获取互相关函数为最大值的情况下的所述时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聚焦寻优系统,其中,获得所述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包括:
基于所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设定最小替换速度、最大替换速度以及替换速度变化间隔,对已有偏移速度进行沿标志层速度替换,进而获得所述多个替换偏移速度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珠状地震响应特征聚焦寻优系统,其中,获得所述最优偏移速度和所述最优地震道包括:
基于所述统计时差,利用最小二乘极值拟合算法进行拟合,求取时差最小值及对应的下标,进而获得所述最优偏移速度和所述最优地震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52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控室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反演裂缝性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