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9077.2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3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巴志新;董强胜;王章忠;章晓波;巨佳;陈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22/60 | 分类号: | C23C22/60;C23C22/7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6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表面 类水滑石 镁合金 复合膜 前处理 制备 插层结构 前驱体膜 耐蚀性 预处理 生物安全性 后处理 生物医用 原位生成 两步法 盐溶液 浸泡 配制 应用 清洗 防护 生长 | ||
1.一种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镁及镁合金预处理:对镁及镁合金先后进行机械打磨、酒精超声清洗、超声去离子水清洗;
S2、对镁及镁合金样品进行前处理:首先配制0.01~0.04mol/L的Sn4+锡离子盐溶液,并调节pH至3.8~5.0,制得前处理溶液,将经过预处理的镁及镁合金置于持续通入CO2的前处理溶液中0.5~3h,前处理温度为20~50℃,获得覆有前驱体膜的镁及镁合金;
S3、对覆有前驱体膜的镁及镁合金进行后处理:将步骤S2制得的样品置于50~80℃的含有CO32-、pH为8.5~13的后处理溶液中浸泡12~48h,从而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
S4、后续清洗:采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步骤S3处理的样品,再将样品冷风吹干或自然风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镁及镁合金为生物医用不含Al的纯镁或镁合金,包括Mg-Zn系、Mg-RE系、Mg-Ca系、Mg-Sn系、Mg-Mn系合金及纯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锡离子盐溶液为SnCl4或Sn(SO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锡离子盐溶液通过碱性溶液——0~2mol/L的NaOH/KOH与0.5~1mol/L的Na2CO3/NaHCO3/K2CO3/KHCO3的混合溶液,来调节前处理溶液的pH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后处理溶液为0.5~1mol/L的Na2CO3/NaHCO3/K2CO3/KHCO3溶液或者饱和碳酸溶液,并用0~2mol/L的NaOH/KOH溶液调节pH为8.5~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及镁合金表面具有插层结构的Mg(OH)2/Mg-Sn类水滑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及S3中,所述样品的表面积与处理液体积之比均在1:20~1:60的范围内。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水滑石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Mg-Sn类水滑石的化学式为Mg6Sn2(OH)16(CO3)2·yH2O,其中Sn为+4价,y为1、2或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90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