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条形码的扫码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11866.X | 申请日: | 201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9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田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K7/14;G06K1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陈金普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码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条形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条形码的扫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越来越多的软件使用条形码来单向传递数据,特别是二维码技术,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对于条形码来说,一般是需要匹配特定的扫码程序,其数据格式只能被对应的程序解析和识别。
例如,有一套远程控制软件,采用二维码技术传递数据,通过手机端上安装的扫码应用可以通过扫描电脑上的二维码方式与电脑建立连接,二维码中编码了电脑的IP地址,联入的无线网络等信息。使用与该二维码匹配开发的扫码应用扫描上述二维码时,能对二维码的信息进行解码和处理,而如果用户使用其它扫码应用(如微信、QQ等)进行扫描时,则无法识别和解析上述二维码。
虽然这些扫码应用可以在出错时做出提示,提示用户使用特定扫码应用扫描该二维码,但无法兼容该扫码应用,用户必须重新通过特定扫码应用进行扫码,增加了用户扫码操作的复杂性,而且用户习惯会使用通用的扫码应用来扫描看到的二维码,而仅做出提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对该特定应用的使用意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条形码的扫码方法和系统,可以兼容任意扫码应用,降低用户扫码操作的复杂性。
一种条形码的扫码方法,包括:
通过预先建立的网站网页接收第一扫码应用所需的参数数据;其中,所述网站网页的访问路径为第一URL;
以所述参数数据为URL参数,结合所述第一URL生成第二URL;
采用条形码生成技术将所述第二URL转换为条形码;
当用户采用第二扫码应用扫描所述条形码时,控制用户终端访问所述网站网页,通过所述网站网页启动用户终端的第一扫码应用并传递所述参数数据。
一种条形码的扫码系统,包括:
网页设置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建立的网站网页接收第一扫码应用所需的参数数据;其中,所述网站网页的访问路径为第一URL;
URL生成模块,用于以所述参数数据为URL参数,结合所述第一URL生成第二URL;
条形码生成模块,用于采用条形码生成技术将所述第二URL转换为条形码;
参数传递模块,用于当用户采用第二扫码应用扫描所述条形码时,控制用户终端访问所述网站网页,通过所述网站网页启动用户终端的第一扫码应用并传递所述参数数据。
上述条形码的扫码方法和系统,预先建立的网站网页,将应用需要传递的参数数据作为URL参数,将整个URL生成二维码,可以兼容任一扫码应用,可在用户采用其他扫码应用扫描条形码时,通过网站网页向扫码应用传递其所需要的参数数据;降低了用户扫码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用户扫码操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对该特定应用的使用意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条形码的扫码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条形码的扫码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阐述一种条形码的扫码方法和系统的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主要是以二维码条形码为例进行说明,类似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适用其他类型的条形码。
参考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条形码的扫码方法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通过预先建立的网站网页接收第一扫码应用所需的参数数据;其中,所述网站网页的访问路径为第一URL(Uniform Resour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
例如,可以预先建立一个网站页面,使用“http://www.seewo.com/seewolink/”作为第一URL,用于接收应用参数,也可以用来向用户进行提示操作。
步骤S102,以所述参数数据为URL参数,结合所述第一URL生成第二URL;
此步骤中,将需要传递的参数数据作为URL参数,生成新的URL。在生成第二URL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需要传递的参数数据的格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参数数据为二进制数据,需要进一步对该数据进行编码,转换为可视化的字符串,以所述字符串为URL参数;在编码时,可以采用base64编码等方法。
而如果参数数据就是字符串,直接采用原始的字符串作为URL参数,将该URL参数添加为所述第一URL后的网络路径,生成第二UR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18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归档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时序数据非预期故障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