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耦合系统以及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14741.2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6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H01F27/28;H04B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耦合 系统 以及 通信 | ||
关联申请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5-2089752号(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感耦合系统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将基板彼此之间或模块彼此之间等电连接,使用了非接触的电感耦合。作为使用电感耦合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已知有具备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的系统,该发送电路经由发送电感器发送信号,该接收电路经由与发送电感器电感耦合的接收电感器接收信号。
为了使该通信系统小型化,需要减小发送电感器以及接收电感器的外形尺寸。但是,它们的外形尺寸越小,越容易受到发送电感器与接收电感器的对位偏差的影响。若产生对位偏差,则信号传输特性恶化,不能高效地传输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能够抑制信号传输特性的恶化的电感耦合系统以及通信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电感耦合系统具备:第一电感器,具有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开环状的第一布线图案;以及第二电感器,具有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开环状的第二布线图案,上述第二电感器与上述第一电感器相面对地电感耦合;上述第二布线图案的宽度比上述第一布线图案的宽度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感耦合系统,具备:第一电感器,具有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开环状的第一布线图案;以及第二电感器,具有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开环状的第二布线图案,上述第二电感器与上述第一电感器相面对地电感耦合;由上述第二布线图案包围的区域的面积比由上述第一布线图案包围的区域的面积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概略的结构的框图。
图2A是概略地表示发送电感器以及接收电感器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B是靠近配置的发送电感器与接收电感器的、沿图2A的A-A线的纵剖面图。
图2C是图2B的发送电感器与接收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通信系统的时序图。
图4A是表示比较例的发送电感器以及接收电感器的最佳位置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B是表示存在比较例的发送电感器以及接收电感器的对位偏差的情况下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相面对的发送电感器以及接收电感器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感耦合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发送电感器以及接收电感器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发送电感器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发送电感器的周边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发送电感器的周边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并非限定本发明。此外,在本说明书所添附的附图中,为了便于图示与理解,将比例尺以及纵横的尺寸比等与实物的尺寸相比适当地进行了变更而使其更夸张。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概略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具备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发送机10与接收机20进行使用了电感耦合的非接触通信。
发送机10具有作为电感耦合元件的发送电感器(第一电感器)L1、一对第一传送线路TL1、TL1、以及发送电路11。能够作为模块而构成发送机10。
第一传送线路TL1、TL1例如包含微带线等,第一传送线路TL1、TL1的一端与发送电路11连接。第一传送线路TL1、TL1的另一端与发送电感器L1连接。也就是说,发送电路11与发送电感器L1经由第一传送线路TL1、TL1而连接。
发送电路11经由第一传送线路TL1、TL1以及发送电感器L1,向接收机20的接收电路21发送与发送的发送信号Stx相应的信号。
接收机20具有作为电感耦合元件的接收电感器(第二电感器)L2、一对第二传送线路TL2、TL2、以及接收电路21。也能够作为模块而构成接收机20。
接收电感器L2与发送电感器L1电感耦合(AC耦合)。将发送电感器L1与接收电感器L2合并称作电感耦合系统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4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远程管理多人的无线接入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