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碳钢增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5116.X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万军;齐江华;王春锋;沈继胜;杨成威;张剑君;彭著刚;孙伟;曹同友;陈俊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C21C7/072;C21C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碳 高碳钢 增碳剂 脱氧 转炉 钢水洁净度 成分控制 加铝脱氧 精炼过程 脱氧产物 合金化 均匀性 出钢 碳线 喂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碳钢增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转炉高碳钢出钢时,先添加少量增碳剂脱氧增碳,再进行合金化,然后再添加大量增碳剂增碳;LF到站加铝脱氧,并根据前工序成分喂入碳线进行增碳。本发明中,通过转炉前期少量增碳脱氧以及后期大量增碳,并在精炼过程进行精确增碳,解决了高碳钢碳成分控制不稳的问题,减少了脱氧产物的生成,确保了高碳钢碳成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了高碳钢钢水洁净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转炉出钢和精炼过程中对高碳钢进行增碳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碳钢主要用于制造工具、刃具、锯片、弹簧、齿轮等特殊钢,这类钢需要有良好的强度、韧性、硬度、耐磨性、疲劳性和回火稳定性。碳是提高钢材强度和硬度的主要元素,碳含量的波动会对产品的强度和硬度造成较大影响。另外,钢水洁净度(P、S、O及夹杂物等)对高碳钢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为提高碳控稳定性,提高钢水洁净度,一般在转炉出钢时加入脱氧剂进行脱氧和合金化,当钢中[O]脱至一定范围后,再加入大量增碳剂增碳,LF炉再进行脱氧、造渣和合金化,对碳成分进行微调,并去除钢中夹杂。该方法采用脱氧后增碳,会导致大量脱氧产物残留钢中,对钢水洁净度有影响,同时,出钢后期大量加入增碳剂会使增碳剂熔化不好,导致碳成分不均,影响精炼增碳,造成碳成分波动较大。
申请号为CN200910211433.0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钢水脱氧增碳方法和炼钢方法,该方法在出钢时先向钢包中加入增碳剂,然后加入脱氧剂,先加入的增碳剂一方面调整钢中碳含量,另一方面利用氧化产生的CO气体对钢水进行搅拌,促进脱氧合金化,脱氧增碳后得到的钢水进行炉外精炼。该方法虽能减少夹杂物的生成,但出钢初期加入大量增碳剂会产生大量CO气泡,使钢液面急剧“沸腾”,严重时造成喷溅。
申请号为CN201010556238.4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中高碳钢的冶炼生产工艺方法,在整个出钢依次加入硅铝钙合金,低熔点合成渣和合金化合金,在整个出钢时间的2/3时所有合金加完;出钢结束后钢水吹Ar,然后进行浇铸。该方法不采用LF精炼,主要解决炼钢快节奏生产中精炼处理能力不足问题。采用该方法可生产普通高碳钢,对钢水洁净度要求较高的高碳钢并不合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生产高品质高碳钢的增碳方法,以解决目前高碳钢碳成分不够稳定和钢水洁净度偏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碳钢增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转炉高碳钢出钢时,先添加少量增碳剂脱氧增碳,再进行合金化,然后再添加大量增碳剂增碳,具体是:
(1-1) 出钢1/4时,添加≤2.5kg/t钢的增碳剂进行脱氧增碳;
(1-2) 出钢1/3时,根据钢水成分添加合金进行合金化,出钢1/2时添加大量增碳剂增碳,并添加1.5-4.0kg/t钢的石灰和0.5-1.2kg/t钢的精炼渣,出钢至2/3时,所有合金添加完;
(1-3) 转炉出钢增碳量达到目标值85%以上;
(2) 钢包到氩站吹氩搅拌3-5min,吹氩强度为0.15-0.75Nm3/(h·t);
(3) LF到站加铝脱氧,并根据前工序成分喂入碳线进行增碳,增碳量为0.1-0.8Kg/t钢;
(4) 增碳结束后采用大氩气量搅拌,吹氩强度为0.15-0.75Nm3/(h·t),并加热造渣;
(5) 对钢水进行合金化,并根据目标值喂入适量碳线增碳;
(6) 调碳结束后,软吹氩8min以上,吹氩强度为0.03-0.06Nm3/(h·t),确保成分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51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