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6191.8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7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荣;朱海楠;高士根;孙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线 调整 驾驶 曲线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离线生成的站点之间的初始驾驶曲线,对站点之间进行区间划分,使每个区间内列车的限速和坡度保持相同;
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
采用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调整并更新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
基于上一次的驾驶曲线,根据所述调整区间的本次的牵引距离获取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
基于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获取本次调整时间,以本次调整时间与上一次调整时间的差值作为本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累计每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获取每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的总和,以列车时刻表规定的站点之间的标准运行时间与基于所述初始驾驶曲线获取的初始运行时间的时间偏差值作为时间变化总量,判断每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的总和是否达到时间变化总量;
若否,则重复执行所述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采用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调整并更新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基于上一次的驾驶曲线,根据所述调整区间的本次的牵引距离获取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
若是,则停止执行所述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采用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调整并更新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基于上一次的驾驶曲线,根据所述调整区间的本次的牵引距离获取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包括:
基于本次驾驶曲线获取本次调整总能耗;
选择使本次调整总能耗与上一次调整总能耗的差值最大区间作为非首个调整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包括:
在所述区间中选取参考指标最大的区间作为首个调整区间,其中,计算每个区间的牵引距离与各个区间能耗的比值作为选择首个调整区间的参考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调整并更新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包括:
以所述调整区间调整前的牵引距离与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的差值作为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
5.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其用于基于离线生成的站点之间的初始驾驶曲线,对站点之间进行区间划分,使每个区间内列车的限速和坡度保持相同;
选取模块:其用于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
调整模块:其用于采用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调整并更新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
获取模块:其用于基于上一次的驾驶曲线,根据所述调整区间的本次的牵引距离获取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
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每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的总和是否达到时间变化总量;若否,则重复执行所述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采用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调整并更新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基于上一次的驾驶曲线,根据所述调整区间的本次的牵引距离获取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若是,则停止执行所述在所述区间中选取调整区间,采用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调整并更新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基于上一次的驾驶曲线,根据所述调整区间的本次的牵引距离获取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其中,
基于本次调整的驾驶曲线获取本次调整时间,以本次调整时间与上一次调整时间的差值作为本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累计每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获取每次调整的时间变化量的总和,以列车时刻表规定的站点之间的标准运行时间与基于所述初始驾驶曲线获取的初始运行时间的时间偏差值作为时间变化总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本次驾驶曲线获取本次调整总能耗;
本次调整总能耗与上一次调整总能耗的差值为本次能耗变化量;
选择使本次调整总能耗与上一次调整总能耗的差值最大区间作为非首个调整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区间中选取参考指标最大的区间作为首个调整区间;其中,计算每个区间的牵引距离与各个区间能耗的比值作为选择首个调整区间的参考指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离线调整驾驶曲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以所述调整区间调整前的牵引距离与预设的牵引距离调整量的差值作为本次所述调整区间的牵引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61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列车中的区域交接过程中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辅助装卸版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