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益生菌培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1569.3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冯艳忠;王景昊;冯哲;耿艳红;王兆山;李凤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艳忠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杨惠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种罐 发酵罐 益生菌 进料口 热水循环装置 压缩空气装置 蒸汽发生器 培养系统 出料口 热水循环回路 热水循环通道 发酵罐罐体 出口连接 传输管道 降低设备 结构简化 生产要求 循环泵 循环口 步进 配套 投资 | ||
1.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包括菌种罐(23)、发酵罐(22)、压缩空气装置、蒸汽发生器(25)和热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种罐(23)和发酵罐(22)的进料口(N1)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装置和蒸汽发生器(25)的出口连接;在所述的菌种罐(23)和发酵罐(22)底部的出料口(N6)与上部的进料口(N1)和循环口(9)之间装有循环泵(12);在该菌种罐(23)的出料口(N6)至发酵罐(22)的进料口(N1)之间连接有传输管道;所述的菌种罐(23)和发酵罐(22)罐体壁设有热水循环通道,并与热水循环装置连接组成热水循环回路;
所述的进料口(N1)与设在发酵罐和种子罐的罐体(A)内部的轴向管道(8)的顶端连接,该轴向管道(8)的底端延伸到罐体(A)的底部并与一环形管道(81)连接,在该环形管道(81)的下面均布有多个小孔;所述的循环口(9)的罐内部分向一侧倾斜,与罐体圆周的切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种罐(23)和发酵罐(22)结构相同,发酵罐(22)的体积大于菌种罐(23)的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罐体(A)的顶部设有人孔(M)、呼吸器接口(N2)、CIP接口(C1)、压力表接口(P)和视镜接口(E);在该罐体(A)的底部的出料口(N6)上设有设有取样口(N8);在该罐体(A)的上部设有压缩空气进口(N7),该压缩空气进口(N7)的内端与所述的轴向管道(8)的上部连通;在该罐体(A)的侧面设有温度表接口(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A)包括上封头(1)、内筒体(2)、保温层(3)、外包皮(4)和下封头(6),内筒体(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封头(1)和下封头(6)连接,在该内筒体(2)和下封头(6)的外侧间隔设置外包皮(4),在紧贴在该内筒体(2)和下封头(6)的外侧设有热水循环通道(10),在热水循环通道(10)与外包皮(4)之间填充保温层(3);在该罐体的底部和上部分别设有热水进口(N5)和热水出口(N4),该热水进口(N5)和热水出口(N4)分别与热水循环通道(10)的两端相通,并与所述的热水循环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罐体(A)的底端设有多个支脚(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空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26)和储气罐(24),空气压缩机(2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气罐(24)的入口连接,储气罐(2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菌种罐(23)和发酵罐(22)的进料口(N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循环装置包括热水罐(21)、热水循环泵(16)和热水管道(27),相互串联的热水罐(21)和热水循环泵(16)通过热水管道(27)与所述的菌种罐(23)和发酵罐(22)罐体壁的热水循环通道连接为循环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罐(21)采用插入罐体下部内的电热棒加热,并装有控温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艳忠,未经冯艳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15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