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大水面饵料池的生物饵料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23183.6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曲焕韬;刘勇;胡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水面 饵料 生物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大水面饵料池的生物饵料收集装置,涉及渔业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饵料主要包括轮虫、桡足类以及枝角类等,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大小适口以及培育供应较为稳定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各种鱼苗早期阶段主要的饵料来源。目前,生物饵料的培育通常是在大水面土池内泼洒豆浆、有机肥以及鱼糜等方式开展,当生物饵料繁殖生长到一定的数量规模后即开始采收。传统的采收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拖网实现,这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且收集效率较低,不利于饵料生物的大规模及时采集,严重影响鱼苗培育过程的饵料供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大水面饵料池的生物饵料收集装置,该装置通过潜水泵将饵料池内富含饵料生物的水体,抽入特制的生物饵料收集口袋内,通过口袋的滤水筛网不断滤水实现生物饵料快速大量的收集。具备造价低、制作工艺简单、运行稳定的优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大水面饵料池的生物饵料收集装置,包括潜水泵、钢缆、滤水筛网、饵料储备袋,所述潜水泵连接水管,所述钢缆上安装有滑轮,滤水筛网上部设有钢圈,钢圈连接滑轮,所述滤水筛网下部通过拉链与饵料储备袋连接。
所述钢圈连接牵引绳。
所述饵料储备袋底部通过卡箍固定有出水阀。
所述潜水泵悬垂固定在饵料池中央水面以下约20cm位置。
所述水管2为PVC透明钢丝管,水管出口向下朝向水面。
钢缆固定在饵料池两端。
所述滤水筛网为40-180目筛绢制作成的筒状结构,其上端缝制在钢圈上。
所述饵料储备袋为加厚防水布缝制成的锥形筒状结构,其上端口径与滤水筛网口径相同。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大水面饵料池的生物饵料收集装置,优点在于:
1、本发明装置具有造价低、制作工艺简单、运行稳定以及维护便捷等特点;
2、本发明装置是通过潜水泵将富含生物饵料的水体,输送进入特制结构的生物饵料收集口袋,通过口袋滤水筛网进行生物饵料的收集。
3、本发明装置实现了大水面饵料池内生物的自动收集,显著提高了生物饵料的采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应用于大水面饵料池的生物饵料收集装置,它是由潜水泵1、水管2、钢缆3、钢圈4、滤水筛网5、拉链6、饵料储备袋7、出水阀8、滑轮9以及牵引绳10十个部分构成。其中,潜水泵1和水管2作为该装置的动力端进行抽水作业。钢圈4、滤水筛网5、拉链6、饵料储备袋7以及出水阀8五部分组装形成饵料生物收集的口袋。
在池塘两端固定一根钢缆3,饵料生物收集口袋的钢圈4通过三根尼龙绳栓系在滑轮9上,在牵引绳10作用下收集袋可沿钢缆3运动至水管2出水口位置进行饵料生物的收集。
所述潜水泵1,它是一种直流潜水泵,额定功率120W,扬程6m,出水口径45mm,悬垂固定在饵料池中央水面以下约20cm位置。潜水泵固定在水面以下20cm位置主要原因是饵料生物在该水层的富集度较高,便于快速高效的收集。
所述水管2是一种PVC透明钢丝管,内径45mm,外径48mm,水管2出口向下朝向水面。
所述钢缆3是固定在池塘两端的一根不锈钢钢丝绳。
所述钢圈4是不锈钢焊接成的圆环,直径40cm。
所述滤水筛网5是40-180目筛绢。鱼苗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适口的饵料生物大小不同,因此选择不同孔径的滤水筛网可以更具针对性的收集目标饵料生物。
制作成的筒状结构,套筒直径约15cm,其上端缝制在钢圈4上,下段通过拉链6与饵料储备袋7连接。
所述拉链6是一种双头粗齿树脂拉链,其功能主要用于衔接滤水筛网4和饵料储备袋7,拉链结构便于滤水筛网4拆卸更换。
所述饵料储备袋7是布缝制成的锥形筒状结构,其上端口径与滤水筛网4口径相同。
所述出水阀8是一种铜质阀门,通过卡箍固定在饵料储备袋7底部。通过过滤筛网的滤水作用大量饵料生物会在饵料储备袋7内富集,饵料储备袋7转至岸边后打开铜质阀门即可将收集的饵料生物排出,供鱼苗投喂使用。
所述滑轮9是一种不锈钢滑轮,最大承重75kg。
所述牵引绳10是PE材质尼龙绳,栓系在饵料收集口袋的钢圈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3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浓缩机滚轮打滑运作控制模块
- 下一篇:燃煤发电机组电除尘器改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