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网关及其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8321.X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6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师延山;顾祥新;康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30 | 分类号: | H04W4/30;H04W84/18;H04L12/6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彦君;吴敏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网关 及其 通信 方法 | ||
一种物联网网关及其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NB‑IoT无线接入技术,驻留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立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为不具备驻留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能力的设备或为NB‑IoT设备;中继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物联网设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时简化操作流程,并节约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网关及其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蜂窝网络,也称为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在经历了从2G、3G到4G的演进之后,基本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在进行需求定义的5G技术,则会针对无线宽带、低功耗大链接、低时延高可靠等三个典型场景进行专门设计。而低功耗大链接,甚至是低时延高可靠的场景,都涉及物联网范畴。在物联网范畴内,3GPP提出了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oT,NB-IoT)无线接入方式的概念,它是支持180KHz射频带宽的技术,且NB-IoT设备既可以在独立的载波上工作,也可以在LTE系统带宽内部工作。NB-IoT设备,具备省电、成本低、复杂度低的优点,且支持客户识别模块。
在物联网中,通常“物”的数目要远远大于“人”的数目。例如,一户家庭有4个人,但是具有多个电视、冰箱、多个空调、轿车、窗帘、报警器、对讲门铃、可穿戴设备等,使得“物”的数目多于“人”的数目。因物联网最终还是需要和人之间通信,因此,“物”和“人”共同接入到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通信需求。这意味着,蜂窝网络的移动运营商所运营的网络,面临着数倍于人的设备接入量。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物联网中的“物”和“人”共同接入到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即需要首先为每个“物”申请对应的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或者全球客户识别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使得每个“物”均可以使用对应的SIM/USIM接入网络并通信,存在着操作繁琐且浪费资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在物联网设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时简化操作流程,并节约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网关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NB-IoT无线接入技术,驻留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立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为不具备驻留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能力的设备或为NB-IoT设备;中继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
可选地,所述物联网网关配置有主卡,或者配置有主卡和副卡。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所述物联网设备分配所述副卡,使得所述物联网设备利用所述副卡驻留到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可选地,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建立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设备到设备方式、Wi-Fi、蓝牙、红外、近场通信。
可选地,所述中继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包括: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第一通信信息时,将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转发至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当接收到来自所述蜂窝移动网络的第二通信信息时,将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转发至所述物联网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时,还包括:建立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移动台识别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物理地址、IP地址、设备名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存储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绑定信息;其中:所述绑定信息包括: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处于绑定状态及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处于绑定解除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83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装辅助治具
- 下一篇:用于分枝杆菌的增强的检测的方法和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