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车内人员缺氧的装置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29042.5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于铁勇;屈小飞;刘小强;袁红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E05F15/7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人员 缺氧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车内人员缺氧的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身密封性是汽车的重要评价指标,影响整车空调、NVH、防潮湿渗水等性能。但是,在很多场合,由于关车门车窗时间太久,造成车内人员缺氧。近几年,类似儿童被遗忘在封闭的车内造成窒息而发生意外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而现有的车辆尚未针对这种情况,配备防止车内人员缺氧的专门设备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车内人员缺氧的装置及汽车,该装置能够在车内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向车内或车外发出报警提示或者做出自动开启车窗的应急反应,防止车内人员因缺氧发生意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防止车内人员缺氧的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时间继电器、一个第二时间继电器及一个第三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时间继电器分别连接一个氧含量测试仪;
所述氧含量测试仪检测车内的含氧量,当检测到含氧量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时间继电器开始计时;当时间达到第一设定时间后,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使设于车内的警示装置被导通;当时间达到第二设定时间后,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使车窗驱动装置被导通;当时间达到第三设定时间后,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使设于车外的警示装置被导通。
其中,当该氧含量测试仪检测车内的含氧量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时间继电器的计时清零。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电源,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与一个设于车内的警示装置串联;第二时间继电器与车窗驱动装置串联;第三时间继电器与一个设于车外的警示装置串联;所述三个串联电路相互并联于所述电源的两端。
其中,所述设于车内的警示装置为一个发光二极管。
其中,所述车窗驱动装置为一个车窗驱动电机。
其中,所述设于车外的警示装置为一个声光报警器。
其中,所述氧含量测试仪设于汽车内部的顶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含有前述任一实施例的一种防止车内人员缺氧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当驾驶室内空气中氧含量低于设定值后,第一、第二、第三时间继电器开始计时,时间达到第一设定时间后,车内发光二极管和电源接通,开始报警提醒驾驶室内人员开窗或开门;当时间达到第二设定时间后,如车内氧含量仍没有升到要求值时,第二时间继电器将电动车窗的驱动电机和电源接通,电动车窗强行打开通风,防止车内人员因缺氧造成伤害;如时间达到第三设定时间后,车内氧含量仍不能达到要求时,判断为车窗不能打开或打开无效,车外的声光报警器报警,提醒车外人员施救。如此可以从多方面,分步骤地防止缺氧造成的不必要伤害。而且在检测到车内缺氧状态下不是马上打开车窗,可有效地保护车内人员的隐私。而车外的声光报警也可以在车内人员无力采取措施时,向车外求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止车内人员缺氧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1-电源、21-第一时间继电器、22-第二时间继电器、23-第三时间继电器、31-第一氧含量测试仪、32-第二氧含量测试仪、33-第三氧含量测试仪、41-车内的警示装置、42-车窗驱动装置、43-车外的警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9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自动调音鸣笛喇叭
- 下一篇:潜在危险指示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