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过渡曲面的内循环冷却刀具及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0310.5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0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箭;吴涛;刘文博;石永泉;王磊;陈虹;张安付;肖前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B27/10 | 分类号: | B23B2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 曲面 循环 冷却 刀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过渡曲面的内循环冷却刀具及冷却方法,刀片与刀片座安装后形成内循环流道,内循环流道两端分别与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所述刀片内设有液体回旋窝,所述液体回旋窝与内循环流道连通。通过在液体回旋窝中的液体湍流,将刀具内产生的热量吸收,从而有效降低刀具温度,在干切削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切削性能,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实现高质、高效、低成本的可持续性制造。本发明通过液体回旋窝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却效率,保证刀具可持续性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加工刀具及冷却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带过渡曲面的内循环冷却刀具及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切削过程中,切削液能起到冷却、润滑、清洗、排屑及防锈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切削液同时可导致环境污染,且回收或循环利用面临诸多难题。由于这些不利影响,近年来,世界及国内很多科研机构都对消除或减少切削液危害的切削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努力应用于生产实际。实践证明,大量浇注切削液的冷却方法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种资源消耗型制造模式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在所有的措施中,内冷刀具干切削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切削液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内冷刀具的结构一般是在刀杆、刀垫或刀片里布置冷却液流道,冷却介质通过流道到达刀尖附件而带走大量切削热量而使得切削温度降低,从而提高刀具寿命。内冷刀具的内部流道是内冷车刀主体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合理设计是车刀冷却的必要条件;同时,车刀车削过程中受到大的车削力,对流道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少刀具内部结构对车刀刚度的降低,保证车刀的力学性能。内冷车刀内部有冷却流体,通过冷却流体的流动达到刀具冷却的目的,显然,流体的流速、压力对刀具的热场有着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过渡曲面的内循环冷却刀具冷却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内冷刀具的冷却性能,降低刀尖最高温度,同时对流体的流速进行合理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过渡曲面的内循环冷却刀具,包括刀片、刀片座,所述刀片与刀片座固定在一起,所述刀片与刀片座安装在刀杆上,所述刀片与刀片座安装后形成内循环流道,所述内循环流道两端分别与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所述刀片内设有液体回旋窝,所述液体回旋窝与内循环流道连通;所述液体回旋窝四周及底部封闭,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刀片座设有安装凸台,刀片设有安装凹槽,刀片座通过安装凸台扣合在刀片上的安装凹槽和液体回旋窝的开口上。
所述的安装凸台突出刀片座的高度尺寸小于安装凹槽的凹陷深度尺寸;安装凸台中间设有流道挡块,将刀片与刀片座之间形成的内循环流道分割成单向通道;所述的流道挡块距离刀片座安装面的高度尺寸和安装凹槽距离刀片安装面的深度尺寸相等。
所述的液体回旋窝距离刀片安装面的深度尺寸大于安装凹槽距离刀片安装面的深度尺寸,液体回旋窝开口处的面积小于底部面积。
所述的进液口通过液体回旋窝与内循环流道连通成流体通道,且进液口在液体回旋窝的出口位于液体回旋窝投影中心位置。
所述的安装凸台和安装凹槽均为环形结构且彼此形状相匹配。
所述的液体回旋窝靠近刀片的刀刃部分为圆弧形状;液体回旋窝底部靠近刀片的刀刃部分的圆弧半径小于液体回旋窝接近刀片安装面的圆弧半径,液体回旋窝靠近刀刃部分为倒锥形,与安装凸台配合安装的部分为直面;进液口与液体回旋窝连接处的开口中心位于刀片对角线上。
所述刀片采用耐热胶粘在刀片座上。
一种带过渡曲面的内循环冷却刀具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带有液体回旋窝的刀片和刀片座安装在一起,使刀片和刀片座之间形成密闭的内循环流道;
2)将冷却液由进液口流入内循环流道,使冷却液在液体回旋窝内形成涡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未经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0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