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2874.2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5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哲;张政刚;王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7;H01M10/052;H01M10/0525;H01M1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马莉华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经热解处理前体材料得到,所述前体材料包含;
i)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硅/石墨烯掺杂主体材料;
ii)导电剂;和
iii)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为含氮聚合物;
所述热解处理的处理温度为400℃;
所述热解处理的处理时间为90分钟;
所述热解处理的升温速率为5℃/min;
所述含氮聚合物为聚丙烯腈;
所述前体材料中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重量比为7:1:2;
所述硅/石墨烯掺杂主体材料中,硅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特密高导电碳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组装的半电池具有选自下组的特征:
1)在0.2C、截止电位窗口为0.01-1.5V下,所述半电池在满充放循环200周后,容量≥1200mAh/g;
2)在定容每周放电1000mAh/g时,所述半电池的稳定极化状态维持时间≥250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体材料是采用水热法制备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处理在氩气气氛下进行。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一前体材料,所述前体材料包含;
i)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硅/石墨烯掺杂主体材料;
ii)导电剂;和
iii)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为含氮聚合物;
b)热解处理所述前体材料,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
所述热解处理的处理温度为400℃;
所述热解处理的处理时间为90分钟;
所述热解处理的升温速率为5℃/min;
所述含氮聚合物为聚丙烯腈;
所述前体材料中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重量比为7:1:2;
所述硅/石墨烯掺杂主体材料中,硅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7:3。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电池。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负极材料为权利要求1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28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图标管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定子及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