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试验件和发动机燃气对飞行器底部辐射热流的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8955.3 | 申请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朱国祥;周丹;康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B64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燃气 试验件 热流 飞行器 辐射 一维热传导 测量问题 测试技术 地面试验 燃气辐射 隔热层 耐高温 方柱 加热 | ||
1.一种发动机燃气对飞行器底部辐射热流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发动机燃气对飞行器底部辐射热流的地面试验测量,该地面试验使用的试验件为耐高温的圆柱或方柱,外表面承受燃气辐射加热,试验件四周均包裹隔热层,从而构造试验件沿厚度方向的一维热传导环境,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初始时刻取t0=0,时间增量取Δt=0.1秒,初始温度T0取刚开始加热时距外表面2毫米处的敏感元件温度测量值;
步骤2,在t0+Δt时刻,假定x=0处的热流值Qa=10千瓦/平方米;
步骤3,将Qa加载到x=0处,按照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方程得到距外表面1.8毫米处的温度计算值,同时也计算得到了x=0~L范围内的所有温度值,其中,t为时间,单位为秒;x为坐标,单位为米,以承受燃气辐射加热的外表面为原点;T为温度,单位为K,它与坐标x和时间t相关;Tx=L为与距外表面距离为L处的温度值,L为试验件厚度,Tm,L为试验件内表面的温度测量值;ρ为材料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c为材料比热容,单位为焦/(千克·K),λ为材料导热系数,单位为瓦/(米·K);Q为燃气辐射加热的热流,T0表示初始温度,取刚开始加热时试验件内表面的温度测量值;
步骤4,将x=0.0018米处的温度计算值与测量值对比,如果二者相减的绝对值小于规定值,则得到t0+Δt时刻的x=0处的热流正确值Q=Qa;
步骤5,如果x=0.0018米处的温度计算值与测量值的差大于规定值,则将Qa减小1%,否则将Qa增大1%,再重复第3~4步;
步骤6,由此得到t0+Δt时刻的x=0处的热流值,以及x=0~L范围内的所有温度值;
步骤7,依此类推,重复第2~6步,得到对应不同时间的x=0处的热流值,这个热流值就是试验件表面吸收的辐射热流测量值;
步骤8,将x=0处的热流值除以试验件表面黑漆的表面发射率,获得燃气对试验件表面的辐射热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试验件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是各向同性并准确已知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试验件表面与喷管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由飞行器模型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件表面喷涂黑漆,黑漆表面发射率已知且厚度均匀,小于0.0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件接收辐射能量的表面尺寸不小于8厘米乘以8厘米,厚度不大于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断试验件与支撑部件之间的三维热传导效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热电偶测量试验件内表面的温度,热电偶布置在试验件内表面,温度测点数量至少为5个,其中,1个测点位于试验件内表面中心,2个测点位于试验件内表面中心两侧各1厘米处,1个测点位于试验件内表面距离靠近喷管的试验件边缘1厘米,1个测点位于试验件内表面距离远离喷管的试验件边缘1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89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