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钻井岩屑处理的固化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41841.4 | 申请日: | 201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余锦涛;谭树波;宋一帆;商照聪;张长波;周庆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钻井 岩屑 处理 固化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钻井岩屑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钻井岩屑处理的固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的钻井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钻井岩屑,其产生量大、化学成分复杂,是油气田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钻井岩屑含有粘土、加重材料、各种化学处理药剂、污水、污油等多种组分,其中可能存在重金属、烃类、盐类、添加聚合物等,给井场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生态威胁。目前,国内的钻井岩屑的处理手段相对落后,绝大部分采用直接排放和自然蒸发、沉积、干化、就地掩埋等方法简单处理,造成废弃物现场堆置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给油气田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长久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堆弃的钻井岩屑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及环保监管的日趋严格,对钻井岩屑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的研发,成为行业内关注的重点。
固化稳定化作为钻井岩屑的处理工艺,具有易施工、成本可控、固化体现场可就地利用等特点。目前,国内外针对钻井岩屑的固化剂大多为水泥、水玻璃、石灰等作为固化稳定化剂,而关于使用冶金渣用于固化剂,以废治废用于钻井岩屑的固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未见提及。
中国专利CN 102180641 A公开了一种钻井废弃物高强度固化处理方法及工艺,固化剂组成:氧化镁30-35%,氯化镁20-25%,粉煤灰30-35%,改性剂0.8-1%,水10-18%。固化工艺流程为钻井废弃物与轻烧氧化镁、粉煤灰、改性剂混合均匀,将氯化镁水溶液加入到混合料中,快速混拌后装入模具,压实成型,脱模后环境温度下自然养护,处理后符合环保要求,固化钻井废弃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资源化利用价值,但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固化剂配方成分复杂,且固化剂中含有氯化镁等物质,此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成本低、经济和环境效益好的用于钻井岩屑处理的固化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钻井岩屑处理的固化剂,由水泥和冶金渣混合而成,所述的水泥占比为30-70wt%,其余为冶金渣。
优选的,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所述的冶金渣选自高炉渣或钢渣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冶金渣为破碎细磨并过40-60目标准筛的冶金渣,利于激发其胶凝活性。
所述的固化剂用于钻井岩屑的固化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去除钻井岩屑中的杂物,然后进行风干处理;
(2)将固化剂加入钻井岩屑中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浆料;
(3)将混合物浆料装入模具成型,固结后脱模、养护,得到高强度的固化体。
步骤(2)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钻井岩屑重量的20-50%,所述水的用量为钻井岩屑和固化剂总重量的15%-35%。
步骤(3)所述的养护在温度为15-25℃、湿度不低于90%的条件下进行,温度优选为20℃。
制得的固化体强度达到10MPa以上,符合路基材料要求;固化体浸出毒性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级标准,符合环保要求。
所述的冶金渣属于CaO-SiO2-Al2O3硅酸盐体系,与水泥类似,同属于硅酸盐体系,含有硅酸三钙(C3S)和硅酸二钙(C2S),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水凝活性和固化强度,激发后具有较强的胶泥活性,参与水化反应,能代替水泥进行固化。钢铁冶金企业产生的冶金渣废弃物,排放量大,约占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12%以上,然而综合利用率低,以钢渣为例,只有20%,本发明创造性地使用冶金渣作为固化剂,与水泥配料制成复合固化剂,进行钻井岩屑的固化稳定化处理,一方面降低水泥用量和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实现钻井岩屑和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1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