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吸收层的人工神经突触晶体管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48037.9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3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枫秋;秦书超;刘玉杰;徐永兵;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10;H01L29/16;B82Y30/00;H01L27/08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朱显国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石墨 纳米 复合 吸收 人工 神经 突触 晶体管 | ||
1.一种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吸收层的人工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该晶体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衬底、栅极介质层、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吸收层;
所述石墨烯/ 碳纳米管复合吸收层包括至少一层石墨烯层和至少一层碳纳米管层,
并且,至少一层石墨烯层与所述栅极介质层接触,所述石墨烯层的两端分别设有源极、漏极,且所述碳纳米管层不与所述源极、漏极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吸收层中的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金属性碳纳米管、半导体性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碳纳米管层厚度为1-1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吸收层中的石墨烯为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或少层石墨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与漏极均包括两层材质不同的导电金属层,其中一层导电金属层与石墨烯层接触,所述的与石墨烯层相接触的源极与漏极的导电金属层其材质不同,所述源极和漏极的总厚度为20-50nm,一层导电金属层的厚度至少为3n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导电金属层的材质为钛、钯、铬、和镍中的任意一种。
7.一种智能光学神经元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晶体管构建成阵列,将所述阵列作为所述智能光学神经元系统的子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光学神经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衬底下表面、源极和漏极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引出电极,所述引出电极通过电流测量器相互连接。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晶体管在光信息存储设备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晶体管在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80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一种低温制备高迁移率铟锆氧薄膜晶体管的溶液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