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伞形刺槐行道树的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0736.7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荀守华;董玉峰;韩丛聪;毛秀红;乔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伞形 刺槐 行道树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伞形刺槐行道树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砧木的选择与定干:选择一年生刺槐播种苗作为砧木,定干高度为1.4‑1.6m;(2)嫁接:采剪伞形刺槐接穗,两头切口用蜡封,沙藏于背阴冷凉处,待砧木树芽萌动前进行嫁接,得嫁接苗;(3)苗木管理和修剪:对嫁接苗加强水肥和土壤管理,接穗萌芽后不需进行抹芽,待新梢达30cm长时,进行短截修剪;(4)移栽管理:将嫁接苗在早春萌芽前进行移栽。本发明将伞形刺槐高接至普通刺槐上,并进行短截修剪,将低矮灌木变为乔木,提高了伞形刺槐的观赏价值和推广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形刺槐行道树的培养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伞形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var.umbraculifera)是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的变种,原产美国,后传入荷兰等欧洲国家。2002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国家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从荷兰引进伞形刺槐,2013年山东省林科院刺槐项目组从东营大王镇引进少量枝条嫁接繁殖,当年获得数株苗木。该种刺槐为低矮的灌木,丛生状,自然形成伞形即近圆球形树冠,无主干。伞形刺槐用作观赏树木培养价值较低,作为用材树种培养显然不适宜。
目前,刺槐类树种用于园林绿化主要是庭院丛植或孤植,用于行道树绿化都是乔木栽植,尚无灌木刺槐用于城镇行道树绿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伞形刺槐行道树的培养方法,利用伞形刺槐枝干丛生形成圆球形树冠的特性,将伞形刺槐高接至普通刺槐上,并进行短截修剪,培育成小乔木状的圆形树冠,用于城镇行道树栽植绿化,形成独特景观,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绿化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伞形刺槐行道树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的选择与定干:选择一年生刺槐播种苗作为砧木,定干高度为1.4-1.6m(优选为1.5m);
(2)嫁接:采剪伞形刺槐接穗,两头切口用蜡封,沙藏于背阴冷凉处,待砧木树芽萌动前进行嫁接,得嫁接苗;
(3)苗木管理和修剪:对嫁接苗加强水肥和土壤管理,接穗萌芽后不需进行抹芽,待新梢达30cm长时,进行短截修剪;
(4)移栽管理:将嫁接苗在早春萌芽前进行移栽,行道树株距为2-3m,栽植穴的底层施5-7kg有机肥做基肥,栽后立即浇水,将栽植穴灌透水,10-12天后再浇一次透地水,以保证树苗成活,树苗萌芽后无需再修剪,任其新梢生长。
步骤(1)中,砧木的培育方法为:将刺槐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或经筛选的普通刺槐种子,浸种催芽,待70%以上种子胚芽萌发露白后进行播种,播种后8-10天出苗,当苗高3-4cm时第一次间苗,去掉弱小苗,根据苗木生长密度,再间苗1-2次,间出的苗移栽利用;在苗高10-15cm时定苗,并加强除草和肥水管理。
上述砧木的培育方法中,所述浸种催芽的方法为:用80~90℃热水浸种24h,捞出吸水膨胀种子待催芽,对未吸胀的硬粒种子重复处理2~3次,直到80%以上的种子吸水膨胀为止;将吸水膨胀种子保温保湿催芽3~4天,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防止种子粘变发霉。
上述砧木的培育方法中,播种的操作为:播种地要深翻整地,施有机肥或土杂肥做基肥;作床、播种,苗床宽1m,南北向,每床播3行,行距50cm;播前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土壤稍干松散时,开深3~4cm、宽3~5cm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播种沟内,及时覆土1~2cm,播种量为每亩1.5-2.5kg。
上述砧木的培育方法中,除草和肥水的管理方法为:播种出苗后应适时浇水,每次间苗移栽后要灌水;灌溉和降雨后要松土除草,保持育苗地土壤疏松无杂草;速生期之前要追肥,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各追施一次氮磷钾速效肥,用量为每公顷100-150kg,追肥后灌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0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富硒灵芝孢子粉的采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道路绿化用树苗促生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