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51533.X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0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褚建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建芬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43;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1 | 代理人: | 陆华君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透镜 光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立体显示效果的3D(Three Dimensions,三维图形)显示装置和支持触摸控制的触摸屏越来越多的得到消费者的追捧。同时具备3D显示和支持触摸屏触控两种功能的整合产品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同时具备3D显示和支持触摸屏触控两种功能的显示装置通常是采用叠加的方法得到,即将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额外加工在已对盒成形的3D显示装置之上。这种结构的3D触控显示装置与传统的3D显示装置相比,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更大,过大的盒厚不仅影响显示装置的3D显示效果,而且使得显示装置的加工制作更为复杂,提高了生产成本。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有较小厚度及较低成本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厚度及较低成本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二条状电极,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均为ITO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通过溅射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均采用内部引线采集触控信号。
优选的,所述透明隔垫层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
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为菱形,所述触控电极的边长小于或等于6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液晶透镜光栅内部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设置触控电极,在第二条状电极和第一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第二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摸屏的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该第二条状电极在保证3D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与触控电极形成触控屏。这样即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3D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电极通常为双层,这样将导致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变大,制作成本高。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二条状电极,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液晶透镜光栅内部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设置触控电极,在第二条状电极和第一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第二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摸屏的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该第二条状电极在保证3D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与触控电极形成触控屏。这样即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建芬,未经褚建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1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多层养殖螃蟹池塘
- 下一篇: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立体螃蟹养殖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