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气囊智能球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2463.X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6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岱硕;韩步勇;罗向望;张也雷;吴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3/00 | 分类号: | A63B43/00;A63B41/02;A63B45/00;H02J7/0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杨锴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智能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多气囊智能球,包括内胆、外层包皮,其特征在于,内胆中设置至少两个内膜,内胆包括若干球面,每个内膜沿中心线连接为一体,形成沿中心线呈放射状的多个膜片,将各个膜片均匀展开,得到交叉支架,相邻的膜片之间连接一个球面,所有球面构成球形内胆;电子器件设置在内膜的表面,在设置电子器件的内膜表面粘合封装膜;电子器件定位在内膜与封装膜之间;电子器件不与内膜、封装膜固定连接,通过内膜与封装膜的夹持作用进行定位;充电组件通过导线与电子器件连接,气嘴与充电组件分别设置于内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其特征在于,内膜的边沿与内胆完全贴合,内膜开设若干通气孔,封装膜对应地开设有重合的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其特征在于,内膜的边沿与内胆之间存在过气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其特征在于,电子器件为贴片式结构,电池分布于线路板的四周或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其特征在于,封装膜与内膜四周均贴合,形成安装腔,电子器件设置在安装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其特征在于,充电组件为用于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内胆表面设置有下沉的安装孔,感应线圈定位于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其特征在于,充电组件为充电接头,内胆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固定座,充电接头设于固定座内;固定座的表面低于内胆的外侧面,形成下沉孔,下沉孔上安装有弹性塞盖。
8.一种多气囊智能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多个内膜沿中心线进行连接,并展开成放射状的多个膜片,将各个膜片均匀展开,得到交叉支架;
2)将电子器件放置于内膜上,并将封装膜贴合在内膜放置电子器件的一侧面,将电子器件定位于内膜与封装膜之间;将气嘴、充电组件定位于球面;充电组件与电子器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3)将球面放置于相邻的膜片之间,并沿相邻球面的边沿进行连接,内膜的边沿连接于相邻球面的连接位置,所有球面构成球形内胆;
4)将步骤3)得到的球内胆充气,然后贴上外层包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内膜的边沿与内胆完全贴合;内膜开设若干通气孔,封装膜对应地开设有重合的通气孔;
或者,步骤2)中,在内膜的边沿与内胆之间设置过气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封装膜与内膜四周均贴合,形成安装腔,电子器件设置在安装腔内,将电子器件与充电组件通过导线连接后,进行步骤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充电组件为用于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内胆的内表面设置有下沉的安装孔,感应线圈定位于安装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充电组件为充电接头,内胆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固定座,充电接头设于固定座内;固定座的表面低于内胆的外表面,形成下沉孔,下沉孔上安装有弹性塞盖。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气囊智能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内膜与内膜之间、内膜与封装膜之间、球面与球面之间、充电组件与内胆之间,采用高周波进行粘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简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24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药梳
- 下一篇:一种双气囊智能球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