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便高效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细胞培养和采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5813.8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瑞;赵坤;代云法;王华;郑玉彬;陈树林;刘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P23/00;C12R1/89 |
代理公司: | 11435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丹 |
地址: | 26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生红球藻 营养细胞 培养液 营养培养基 碳酸氢盐 藻细胞 采收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溶解度 生物技术领域 碳酸盐缓冲液 高碱性环境 细胞 高效营养 缓冲体系 细胞采收 诱导活性 沉降 游动 虾青素 二氧化碳 鞭毛 去除 能耗 诱导 升高 补充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细胞培养和采收方法。本发明主要通过在雨生红球藻营养培养基中添加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缓冲液,提高培养液中二氧化碳溶解度和碳源的供给,提升藻细胞密度;在培养结束前,停止补充二氧化碳,利用藻细胞光合作用吸收碳酸氢盐的特性,破环缓冲体系,使培养液pH值自然升高,促进游动细胞鞭毛的脱落,并利用雨生红球藻细胞在高碱性环境下快速沉降的特性去除营养培养基,实现营养细胞高效采收,提升营养细胞诱导活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能耗低,实现高效营养细胞采收的同时,提高了第二阶段虾青素诱导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细胞培养和采收方法。
背景技术
虾青素(Astaxanthin),即3,3′-二羟基-4,4 ′-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化学分子式为C40H52O4,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类胡萝卜素。天然来源的虾青素是迄今为止自然界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10倍,辅酶Q10的800倍,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功能、抵御紫外线伤害等多种生理功效。
目前,作为主要的天然虾青素生物来源的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可达到3.0%,甚至更高,被看作是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大量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对虾青素的积累速率和生产总量较其它绿藻高,而且雨生红球藻所含虾青素及其酯类的配比与水产养殖动物自身配比极为相似,这是通过化学合成和利用红发夫酵母等提取的虾青素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雨生红球藻被公认为是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利用这种微藻提取虾青素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雨生红球藻的规模化养殖通常采用两步法,第一步采用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进行营养生长,第二步采用营养缺失培养基进行诱导。由于前后两步培养所使用的培养基不同,因此,第一步营养生长结束后需要去除培养基并采收藻细胞,然后接种至诱导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第一步营养生长阶段,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低,限制了藻细胞碳源的利用,细胞密度低且带鞭毛的游动细胞多,收集难度大。现有的微藻采收方法,如自然沉降、离心、过滤等,存在效率低、能耗高、适用性差等缺点;而新研究开发的添加絮凝剂采收方法,如专利201310484780.7、201410453206.X等采用的添加絮凝剂的方法,虽然可以实现沉降采收,但絮凝剂和藻体无法分离,不能进行第二步诱导培养,并且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坏雨生红球藻的细胞活性,导致诱导阶段生物量和虾青素转化能力受损。
发明内容
在保持营养细胞活性,且不影响第二阶段虾青素诱导效率的前提下,本发明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细胞采收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简便高效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细胞培养和采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营养培养基配制:向全营养培养基中添加10~30mM碳酸氢盐和1~5mM碳酸盐,得到营养培养基;
b、营养培养:将雨生红球藻接种至步骤a的营养培养基中,得到接种后的藻液,向藻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和过滤空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5~5%,维持藻液pH值在7.0~8.0;
c、调控:营养培养结束前,停止通入二氧化碳,仅通入过滤空气,继续悬浮培养;
d、浓缩采收:待藻液pH值上升至10~11,停止通入过滤空气,自然沉降,去除上层澄清培养基,收集下层的营养细胞,得到浓缩藻细胞;
e、诱导培养:将上述浓缩藻细胞接种至营养缺失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积累虾青素。
优选的,步骤a中的全营养培养基为BG-11、BBM、NIES-C培养基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5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