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直升机机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5877.8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0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伟;林德福;王江;王伟;王辉;唐攀;彭博;赵国宁;林时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2 | 分类号: | G05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直升机 机载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无人直升机机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机载数据链终端(11),用于与地面控制站进行信息传输,其中,所述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图像信息和指令信息;
稳瞄装置(12),用于在地面控制站的控制下对目标进行搜索、探测、识别、锁定、跟踪以及定位;
飞控模块(13),用于控制无人直升机的飞行;
武器模块(14),用于承载武器,并在接收地面控制站发送的“点火”指令后进行武器的发射;和
机载任务管理器(15),用于接收稳瞄装置(12)、飞控模块(13)和武器模块(14)传输的数据信息以及武器模块(14)传输的图像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然后通过机载数据链终端(11)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地面控制站,同时,还用于接收地面控制站发送的反馈指令;
所述稳瞄装置(12)包括图像记录仪(121)、可见光电视(122)、视频跟踪器(123)、红外热像仪(124)、激光测照器(125)、伺服控制器(126)和光电管理计算机(127),其中,
所述可见光电视(122)用于在可见光下进行目标搜索,即进行图像捕捉,为稳瞄装置(12)提供昼间的图像信息;
所述视频跟踪器(123)用于进行目标跟踪;
所述红外热像仪(124)用于在昼夜条件下对目标进行搜索、探测和识别;
所述图像记录仪(121)用于存储可见光电视(122)和红外热像仪(124)检测到的图像信息;
所述激光测照器(125)能够发射从无人直升机到目标的激光线,并通过激光线测量目标距离、方位角和高低角;
所述伺服控制器(126)用于控制稳瞄装置(12)的运动,即控制其旋转,进行360°的目标搜索,直至搜索到目标;
所述光电管理计算机(127)用于处理稳瞄装置(12)检测到的信息,所述稳瞄装置(12)检测到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并接收地面控制站发送的指令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对稳瞄装置(12)进行调节或控制;
所述机载任务管理器(15)包括母板(151)、机载综合控制板(152)和武器发控板(153),其中,
所述母板(151)用于连接机载综合控制板(152)和武器发控板(153),为其提供电源、数据信息和电平控制信号;
所述机载综合控制板(152)用于将稳瞄装置(12)、飞控模块(13)和武器模块(14)传输的数据信息以及武器模块(14)传输的图像信息转发给地面控制站,并对稳瞄装置(12)和飞控模块(13)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并打包,然后发送给武器模块(14),同时,用于接收地面控制站输出的指令信息,并将指令信息分别分发给稳瞄装置(12)、飞控模块(13)和武器模块(14);
所述武器发控板(153)用于控制导引头的上电和武器的点火发射;
在所述机载综合控制板(152)上设置有:
信息转发模块(1521),用于将稳瞄装置(12)、飞控模块(13)和武器模块(14)传输的数据信息转发给地面控制站;
数据提取与打包模块(1522),用于对稳瞄装置(12)和飞控模块(13)输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并打包,并将打包后的信息输出给武器模块(14);
指令分发模块(1523),用于接收地面控制站发送的反馈指令,并将反馈指令分别分发给稳瞄装置(12)、飞控模块(13)和武器模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控模块(13)包括传感器子模块(131)、飞控计算机(132)和执行机构(133),其中,
所述传感器子模块(131)用于对无人直升机的飞行状态进行测量,得到飞行参数;
所述飞控计算机(132)用于接收地面控制站发送到指令信息,并接收传感器子模块(131)测得的飞行参数,然后:其一,将所述飞行参数输出给机载任务管理器(15),其二,根据飞行参数和指令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执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执行控制指令输出给执行机构(133);
所述执行机构(133)用于接收飞控计算机(132)输出的执行控制指令,控制无人直升机的飞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58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