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水养殖槽升降的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8430.6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郁蔚文;王健;梁澄;周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水 养殖 升降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水养殖槽升降的工作方法,在流水养殖槽底部重心对称侧均匀设置若干压载水管装置,压载水管装置包括水泵、四通换向管路;四通换向管路上设有四个阀门;正常养殖生产时包括以下步骤:S1、若干个压载水管装置同时开启水泵、第一、第二阀门,第三、第四阀门关闭;S2、池水连通端吸入外部池水,通过压载盘管连接端注入压载盘管,使流水养殖槽下沉后,关闭水泵;捕捞作业或需要浮起养殖水槽时:包括以下步骤:D1、若干个压载水管装置同时关闭第一、第二阀门,并开启第三、第四阀门和水泵;D2、将压载盘管内的水通过压载盘管连接端逐步抽出,并通过池水连通端排入池中,直至流水养殖槽上浮至需要的上浮高度,关闭水泵、第三、第四阀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水养殖槽升降的工作方法,属于流水养殖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流水养殖槽用于水产养殖,一般呈箱体结构,左右两端采用网板或网绳结构,水流能从中穿过。
现有的流水养殖槽有二种设置形式,一种固定沉于池底,上端高于水面,养殖槽中的水面高度与池面等高;另一种流水养殖槽,通过浮性材料托起漂浮在水面上,并采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这种形式的流水养殖槽,槽底高于池底;当进行捕捞作业时,由于水深较深,捕捞较为困难,常常捕捞不尽,影响了养殖生产的效率,而且增加了捕捞作业的难度和劳动强度,不利于提升养殖生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流水养殖槽升降系统,通过控制流水养殖槽的升降,来适应养殖和捕捞的不同环节,从而提升捕捞作业的方便性和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兼顾养殖生产效率。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水养殖槽升降的工作方法,在两端透水的流水养殖槽的底部设置第一浮性垫8,第一浮性垫8提供的浮力小于流水养殖槽自身的重力;在所述流水养殖槽底部重心对称侧均匀设置若干压载水管装置,所述压载水管装置包括水泵5、四通换向管路;所述四通换向管路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阀门1、2、3、4,与槽底的压载盘管连接的压载盘管连接端6,与外部池水连通的池水连通端7;所述压载盘管的末端向上伸出水面,并与空气连通;正常养殖生产时包括以下步骤:
S1、若干个压载水管装置同时开启水泵5、第一、第二阀门1、2,第三、第四阀门3、4关闭;
S2、池水连通端7吸入外部池水,通过压载盘管连接端6注入压载盘管,使流水养殖槽下沉后,关闭水泵5;
捕捞作业或需要浮起养殖水槽时:包括以下步骤:
D1、若干个压载水管装置同时关闭第一、第二阀门1、2,并开启第三、第四阀门3、4和水泵5;
D2、将压载盘管内的水通过压载盘管连接端6逐步抽出,并通过池水连通端7排入池中,直至流水养殖槽上浮至需要的上浮高度,关闭水泵5、第三、第四阀门3、4。
进一步的,在流水养殖槽上端侧部的翻边部位的下部设置第二浮性垫9,所述第二浮性垫9纵向具有一定高度,所述流水养殖槽下沉后,池水面位于第二浮性垫9的纵向高度范围内,用以对流水养殖槽提供辅助的浮力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阀门1、2、3、4设置在水面上方,压载盘管连接端6及池水连通端7向下伸入水面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阀门1、2、3、4为电动或气动阀,采用PLC控制相应阀门与水泵5联动;流水养殖槽上不同高度上设置若干水位传感器;步骤D2中,所述水位传感器反馈水位的电信号给控制中心从而自动控制水泵5、第三、第四阀门3、4的关闭,进而控制流水养殖槽上升至所需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流水养殖槽80%-90%的重量通过流水养殖槽底部第一浮性垫8及翻边部位的第二浮性垫9的浮力常态克服,剩余10%-20%的重量通过所述若干个压载水管装置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来克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8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