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连击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62380.9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0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史潇;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4 | 分类号: | G06F3/0484;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连击 触发 应用程序 操作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连击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智能终端(如手机)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且越来越体现出大屏、全触控的特点,用户可根据需要在智能终端上安装应用程序APP。
现有APP中的功能按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功能按键代表某个操作,单击该功能按键后触发该操作。另一种功能按键包括多个状态,单击该功能按键后触发所述多个状态中的某个状态,反复单击该功能按键可实现在多个状态中的切换;比如地图APP中的路况功能按键,单击该路况功能按键触发打开展示路况的操作,再次单击该路况功能按键触发关闭展示路况的操作,如此往复。
现有的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单击功能按键A后触发弹出包括功能按键b1和b2的选择框的操作,单击功能按键b1后触发C操作。因此,当在显示功能按键A的界面触发C操作需要经单击功能按键A、选择单击功能按键b1,步骤繁琐;当用户需要触发较深入口处的操作时需要执行更多的单击动作,耗时较长,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方法步骤繁琐的缺陷,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连击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方法,包括:
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获取用户连续点击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的次数;
根据所述次数在预设的应用程序操作触发表中获取对应的操作的触发指令;
根据所述触发指令触发所述对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操作触发表中保存了连击次数和操作的触发指令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应用程序操作触发表。
可选地,所述获取用户连续点击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的次数包括:
接收用户触发的点击所述预设功能按键的操作,当两次点击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间小于预设阈值,则判定两次点击操作为连击操作;
根据相邻的两次点击操作的间隔时间小于预设阈值的次数确定用户连续点击所述预设功能按键的次数。
可选地,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的连击次数和操作的触发指令的对应关系为:
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集成N个操作,则连击n+1次触发第n个操作;
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的第n个操作对应N’个子操作,则连击N+1+a次触发第a个子操作;
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a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一种通过连击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装置,包括:
连击次数获取单元,用于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获取用户连续点击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的次数;
触发指令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次数在预设的应用程序操作触发表中获取对应的操作的触发指令;
操作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发指令触发所述对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操作触发表中保存了连击次数和操作的触发指令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操作触发表建立单元,用于建立应用程序操作触发表。
可选地,所述连击次数获取单元进一步用于:
接收用户触发的点击所述预设功能按键的操作,当两次点击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间小于预设阈值,则判定两次点击操作为连击操作;根据相邻的两次点击操作的间隔时间小于预设阈值的次数确定用户连续点击所述预设功能按键的次数。
可选地,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的连击次数和操作的触发指令的对应关系为:
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集成N个操作,则连击n+1次触发第n个操作;
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应用程序的预设功能按键的第n个操作对应N’个子操作,则连击N+1+a次触发第a个子操作;
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a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连击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用户连续点击预设功能按键的次数获取对应的操作的触发指令,根据所述触发指令触发对应的操作,可使用户方便快捷地通过连击预设功能按键触发操作,避免了现有的触发应用程序操作的方法步骤繁琐的缺陷,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2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