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63817.0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5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杨新春;张崇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47 | 分类号: | G01N21/47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鱼精蛋白 凝固 实验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两种矛盾的表现在DIC疾病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特有临床表现。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尚无发病率的报道。DIC病死率高达31%~80%。因此,准确检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显得尤为重要。
1999年10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上提出的1999年10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上,提出了经典的血浆蛋白副凝固实验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但是由于其纯手工操作,肉眼判断结果,导致准确度不高,临床的认可度不是太高,目前有被更为灵敏和特异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取代的趋势。而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的成本太高。DIC的发生首先是纤维蛋白单体(FM)的出现,而目前测定纤维蛋白单体(FM)的试剂相当昂贵,而且需要特殊仪器。
急需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准确的检测方法能测定或反应FM的存在。或者能找到D-D、FDP的替代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具体是血浆蛋白副凝固实验的改良方法。
本发明一种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检测方法,步骤如下:取待检血浆,加入浓度为0.005g/ml的硫酸鱼精蛋白溶液,测定反应体系的散射光强度变化。
反应体系中,若有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渐增强,仪器把这种光学变化描绘成凝固曲线,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得以稳定,同时记录凝固时间(T)和曲线上升高度(dH)。
优选地,仪器自动加样,和/或先将待检血浆预热到37℃。
优选地,所述硫酸鱼精蛋白溶液的加入量为血浆的1/4。
其中,测定反应体系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如,型号为SYSMEX CA7000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
本发明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适用于临床使用,应用前景非常良好。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附图说明
图1阴性实验结果图;
图2阳性实验结果图;
图3试剂名称及位置设置图;
图4本发明方法的ROC曲线图;
图5现有方法的ROC曲线图;
图6本发明方法与FM检测的ROC曲线图;
图7重复性实验结果(阴性样本);
图8重复性实验结果(阳性样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检测方法
1、检测仪器和试剂
光学法凝血测定仪,SYSMEX公司CA7000。
硫酸鱼精蛋白试剂,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ml:50mg),其中硫酸鱼精蛋白的浓度为0.01g/ml。
2、检测方法
反应管中加入血浆120uL,37℃预温3分钟,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溶液30uL(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生理盐水的体积比1:1),加入试剂后检测反应体系的散射光强度变化。
判定标准:在600s内,散射光强度的反应曲线没有变化,判定为阴性(如图1所示);反之,600s内散射光强度的反应曲线升高则判定为阳性(如图2所示)。
以下用是实验例的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 本发明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1、实验方法
采用光学法凝血测定仪,SYSMEX公司CA7000,根据图3设置检测方案(试剂量,样本量,加样时间,反应检测时间等),试剂名称及位置后,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
2、实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3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元件激光损伤一体化超快诊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团雾检测系统及方法